费德勒渐老去大师赛怎么办 只留下句:我会再来

2013年10月12日14:35  解放日报

    上海劳力士网球大师赛,存在着这样一种“费德勒定律”——只要瑞士天王来上海,那一年的票房就一定会有保证;倘若费德勒这一年不来,那大师赛的上座率必定会大受影响。但是,32岁的费德勒已经不再年轻,他的脚步,也在悄然变慢。纵然有万般不舍,这一次,费德勒终究还是没有像往年一样,向他钟爱的上海球迷们承诺一句“明年,我会再来”。

  岁月的变迁,天王的老去,自然发展的进程,谁都无法阻挡。如果有一天,球迷们不能像以往一样盼来天王的身影,我们还会不会看到红火的“十月大师赛”?尚在起步阶段的大师赛,又该拿什么来吸引球迷的目光和关注?

  费德勒的巨星效应,在今年再一次得到了印证。特别是费德勒确认将同时参加单双打比赛之后,立刻得到了广大球迷的热烈反应:早在开赛前一个月,门票销售就一路飘红,半决赛、决赛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售罄。即便是赛前的球迷见面会,也早已一票难求,更破天荒地在国庆黄金时段进行了直播。这样的号召力,也只有费德勒做得到。所以八分之一决赛,当费德勒早早出局,近一半的球迷选择了提早退场,留下一个人气不足的中央球场。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当费德勒的年纪日渐增长,当他的世界排名日渐落后,他的失利会一次次增多;他的离场,也会一次次提前。缺少了费德勒的上海大师赛,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四大满贯,为什么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依旧长盛不衰?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变迁,那么多代的球员更替,依旧充满了吸引力?一项成功的赛事,球星的影响力固然是个重要因素,但仅仅依靠“追星”是远远不够的。有自己的底蕴和文化,才是吸引球迷、保证生命力的关键。仅仅“出道”五年的上海大师赛,作为一项新兴的赛事,更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精心培育。

  事实上,组织者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今年的费德勒球迷见面会或许将是一个新的开始。第一次,球迷的见面会被放在了中心球场举行。而这样的方式,将在明年延续。每年“打造”一个新的明星,让球迷们可以在这里和网球明星进行最近距离的接触,从而培养兴趣,感受网球的魅力。此外,旗忠网球中心的球迷活动也将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摇滚乐队表演、网球儿童日、现场体验活动等,将更加丰富多彩。

  但仅仅依靠赛事期间的推广是远远不够的,要吸引球迷前来看比赛,把每年十月的旗忠网球中心当做是网球的“嘉年华”,还需要赛事组织者对大师赛这一品牌更长时间和跨度的培育。或许在未来,以大师赛为主题的各种青少年比赛、业余球员比赛可以更多,各种推广活动也可以贯穿整个年度。劳力士大师赛的影响力,也将真正深入人心。

  从1998年上海举行喜力网球公开赛以来,上海的网球文化正在慢慢成熟,网球人口也越来越多。根据调查数据,到2012年,上海的网球人口已增长至92万人。但在众多体育爱好者中,网球迷依旧是“小众人口”。如果有一天,这个塔基越来越大,旗忠网球中心的球迷们,就会惦记着每年的大师赛,而不会只为看一眼费德勒而来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