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冠之战一触即发:李娜躲起来训练 阿扎拒见记者

2013年01月26日10: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北京时间周六下午,2013年澳网[微博]女单冠军归属将见分晓,世界第一阿扎伦卡[微博]和6号种子李娜[微博],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两人的备战情况怎样?本报记者在墨尔本公园感受到了大赛前的紧张气氛。  根据组委会的安排,两人应该分别进行赛前训练和发布会。但这一“例牌菜”被临时取消:李娜虽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训练玩起“躲猫猫”,避开了记者的围堵;阿扎伦卡鉴于昨天被记者质疑“诈伤制胜”,一怒之下取消了赛前新闻发布会。“娜扎”斗法之激烈,可见一斑。

  娜姐:躲起来训练

  半决赛横扫莎拉波娃[微博]后,李娜并没有马上离开赛场,而是现场观摩了阿扎伦卡与斯蒂芬斯的另一场半决赛。

  “第2盘5比3的时候我走了,回到酒店时比赛已经结束。”对于阿扎伦卡在第9局后申请医疗暂停的事,李娜并不知情,“今天早晨才听说,具体我不太清楚,她半决赛发生的事,跟我也没多大关系。”娜姐不以为然。

  李娜坦承,在来墨尔本前自己并没有想太多,“因为冲击冠军必须先赢6场比赛……这次应该会比上次(2011年澳网决赛)处理得好一些吧。”

  值得一提的是,李娜晚上在酒店会一边接受体能师阿列克斯的按摩恢复,一边看电视,“一共12个中文频道,我不断翻看着。”李娜说。

  周五,记者一早来到墨尔本公园,但训练时间表上没有李娜的名字,直到训练时间结束也没人“捕捉”到娜姐。对此,赛前新闻发布会上的李娜诡秘地一笑:“我练了……躲起来了。”

  巧合的是,李娜在首场比赛开始前的训练同样是秘密进行的。显然,这是紧张状态下的一种策略性安排。

  阿扎:拒绝见记者

  同样神秘行事的还有阿扎伦卡,虽然组委会对她的公开训练进行了现场直播,但世界“一姐”取消了新闻发布会,大概是前一天被记者追问得有点怕了。

  经历了半决赛的“诈伤风波”之后,阿扎伦卡开始刻意回避外界的干扰,以免“真气”外泄。因此,阿扎伦卡方面或许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伤病、心态、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决赛首盘进行检验。

  李娜告诉记者,早听说过阿扎的新男友是位歌手,“还听过他一首歌”,他此番也会在罗德·拉沃尔球场为女友助威。

  娜姐坦承:“阿扎是很全面的球员,力度不会很大,能将球打到角落,牵制对手跑动起来。”

  无疑,李娜目前处在巅峰状态,而阿扎则存在不确定性。但阿扎憋着一口气要卫冕,如果比赛拖入第3盘决战,年轻7岁的阿扎或许在体能上会更有优势。

  美国记者:

  到中国等待李娜

  李娜1982年出生,阿扎伦卡生于1989年,对于这两个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首尾两端的人来说,这场比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显然,娜姐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所谈及的,完全无法满足外媒的需求。于是他们旋即找到中国记者进行追访,访问之频繁超乎预想。

  外媒对李娜的普遍印象是:她是一个很Nice(好)的人,开朗、豁达,喜欢开玩笑——老外最喜欢她这一点。

  “李娜能否再次掀起中国网球热?”“她与新教练卡洛斯的合作有哪些新变化?”“李娜的明星地位和姚明、刘翔相比怎样?”“李娜微博的粉丝有多少?”“越来越多中国媒体到墨尔本采访,是否与李娜成绩好有关?”……这些都是外媒关注的热门话题。当地媒体认为,澳大利亚有为数众多的华人,李娜在决赛中将获得当地球迷的大力支持。而阿扎伦卡在半决赛中申请医疗援助的表现(有诈伤嫌疑)不够体育精神,或许会被球迷抛弃。

  来自美国一家著名媒体的斯蒂芬告诉记者,随着华人客户、受众的增多,他们已更加注重中国运动员的新闻报道。“通常,打进大满贯决赛的美国选手赛后回国,媒体都会到机场接机,这是一种惯例,也是专利。而现在李娜也将享受这种待遇,我们会有专人在中国等候李娜,不管她是否能够夺冠。”

  澳网名家论道

  澳大利亚、中国前国青队主教练、大满贯男子双打、青少年男单冠军教头,有网坛“神奇教练”之称

  年轻人机会越来越多

  本届澳网女单决赛,我们看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对阵。不难发现,两位女选手的身材、力量、技术等因素比较接近。决定胜负的因素或许会是非常小的细节,包括身体状态、心理变化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决赛将是一场精彩的对决。

  男球员的竞争则不同,巨头的垄断地位无人能撼。但年轻选手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这是自然规律。费德勒的经验和应变能力总能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年龄问题不得忽视。德约科维奇[微博]、穆雷[微博]等则会逐渐面临伤病困扰等问题,就像纳达尔现在这样。对于年轻球员来说,机会也许会在不经意间降临。

  (孙嘉晖 记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