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60岁跑着看世界 马拉松狂人陈盆滨的跑步经

2016年12月13日09:33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陈盆滨陈盆滨

  本报记者 王笑笑

  上周末,中国知名极限跑者陈盆滨在澳大利亚“海岸到科修斯科峰”极限马拉松赛中,以30小时49分44秒的成绩完成240公里赛程,获得第四名。

  这是他今年报名参加的惟一一项极限马拉松。不过,完赛的他却开心不起来,因为赛后他听闻在本月10日进行的厦门半程马拉松又发生两起跑友猝死事件。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他说:“很多跑友在比赛中盲目追求成绩,忽视了自身能力,这是导致危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他建议,作为业余跑者,“量力而行”是保证安全的不二法门,“跑出自己的节奏和风采,比过度追求成绩更重要。”

  提升能力要循序渐进

  陈盆滨有一本厚厚的“战绩簿”:首位完成七大洲顶级极限马拉松(赛程超过100公里的户外跑步比赛)的跑者、首位在世界著名极限马拉松赛中夺魁的中国人、曾在去年完成连续100天每天跑一个全程马拉松的壮举……

  在很多人眼里,陈盆滨是超人。实际上,他和我们一样。今年上半年,他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挑战100-一起跑”活动中完成了5场100公里比赛,体能消耗巨大。“我觉得必须把身体养回来!”于是,9月下旬,他开始恢复训练。他没有盲目冒进,而是从每天两次10公里的慢跑开始,一个多月后才逐渐增加距离,但仍是以较慢配速进行,直到身体机能恢复才开始练速度。期间,如果感觉疲劳,他也会适度调整训练量,“提升能力不能心急,一定要循序渐进。这是我的经验。”

  感觉到自己“复原”以后,他才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澳大利亚“海岸到科修斯科峰”极限马拉松赛。

  放慢速度就是安全的

  比赛中,由于能力并未达到巅峰,陈盆滨决定采取跟随战术,“但我没有去跟最前面的选手,我起跑时只排在第七八名的位置。”他这样做,是根据个人能力控制比赛节奏,而这也是陈盆滨最想提醒跑友的,“跑步中发生危险,往往是因为速度过快,导致心率飙升,供血不足。只要慢下来,就是安全的。”

  陈盆滨告诫跑友们,参赛固然渴望好成绩,但一定是在身体状况允许下。“比赛中,我始终控制心率在140至150之间,严格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当跑到140公里左右时,我距离第三名大概只有15分钟差距,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节奏,不为获得更好名次而加速猛追。感到困、累,心跳加速时,我还会把速度降下来。”虽然最终没有进入前三名,但陈盆滨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毕竟我只恢复、准备了3个月,能够完赛就很开心了。如果能力不允许,哪怕成绩垫底儿甚至退赛,我也不觉得丢脸,安全是第一位的。”

  陈盆滨坦言,无论训练还是比赛,自己都不会超出自己的能力极限去跑,“能够控制速度的才是高手,如果与自身能力相符的配速是4分钟,绝不会跑到3分半。希望大家也能学会慢下来,心率一定不要超过180,否则容易发生危险。就像平时慢跑锻炼身体一样,比赛时也应该慢慢跑。”

  跑姿正确成绩自然好

  本次比赛,陈盆滨最满意的是技术,“这几年我的技术一直在提高,这也令我越来越自信。成绩不是蛮干得来的,技术好了,成绩自然会提升。”

  尽管此前也取得过不少好成绩,但回想自己2013年前的跑步经历,陈盆滨对自己很不满意,“我也是‘草根’跑者,没受过专业训练,前10年都是在用蛮力跑,不科学。这几年,我一直钻研技术动作,不断学习、总结,每天跑步时都在思考、琢磨细节。比赛时,我也时刻注重跑姿的变化,始终保持正确的跑法。技术的逐步完善,让我跑得更轻松,也更有信心。”

  陈盆滨说,爱跑步的人不仅要跑,还应勤于思考。“每个动作为什么这么做,要去理解,去思考,这样才能跑得更安全、更健康。”

  健康快乐是最大意义

  对于从浙江小渔村出来的陈盆滨来说,跑步已经成为他认识、了解世界的途径。

  “跑步的意义不仅是成绩,而是为了健康、快乐而跑。如果因为跑步反而付出生命,就与体育锻炼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非常不值得。”陈盆滨说。

  陈盆滨有个梦想:跑到60岁,跑着看世界。“如果因为过分追求某一场比赛的成绩而发生意外,我的下一场比赛、我的梦想就不能实现了。所以我宁愿不要好成绩,也想一直跑下去。”陈盆滨认为,跑步不是为了荣誉和奖金,而是健康和热爱,“所以我只需要跟自己比,名次不重要。而且,跑步的收获不仅在赛场上,比如去各地参赛,了解当地文化、获取知识、遍览美景,都很有意义。冠军只有一个,既然怎么跑都不会超过专业选手,何不放慢速度,享受跑步的过程?”(北京日报)

文章关键词:陈盆滨马拉松跑步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