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不是想跑就能跑 系统训练量力而行才好

2016年10月27日10:11    齐鲁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马拉松赛事马拉松赛事

  当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参加马拉松赛事的照片,不少人按捺不住了,纷纷加入跑者的行列。

  但很多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受伤,甚至猝死。专家表示,参加马拉松赛事至少要进行半年至一年的系统训练,但并不是所有人通过训练,都适合跑马拉松。

  本报记者 陈玮      

  跑完马拉松,

  膝盖出了毛病

  听朋友说起明年3月25日的新加坡日落马拉松赛事,济南市民张华又按捺不住有了报名的想法。从去年开始,张华就开始关注跑步比赛,杭州跑山赛、北京马拉松比赛,他都参加过。

  但这次报名,却让他有了一些顾虑。在结束今年年初的一个越野长跑之后,张华的腿经常抽筋,甚至一个星期不敢运动。更严重的是,张华的膝盖总是隐隐作痛,甚至有时候围着操场跑,也会加剧疼痛感。即使是几公里的慢跑,张华也不得不戴着护膝。

  在马拉松比赛中受伤的人并不少见,在跑步途中,张华也看到过扭伤的参赛者,然而,他们还是比较幸运的。今年4月,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出现猝死事件。仅2014年,全国就出现五起马拉松选手猝死事件。

  “我曾亲眼看到一名马拉松选手倒在地上。”济南历城马拉松协会副会长李昱琳回忆,恰巧同跑的选手中有医生,赶紧对他进行急救,才没有造成惨剧。

  齐鲁医院关节外科与运动损伤科医生张元凯表示,在骨科门诊上,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是由于运动过量导致的病患。比如半月板损伤、髌骨疼痛等。“这些疼痛是可以通过医疗手段缓解的,但是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想跑马拉松,

  至少锻炼半年以上

  “马拉松跑步需要的运动强度非常高,需要循序渐进地训练,急功近利的跑步,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张元凯说。

  今年59岁的李昱琳已经跑了四十几场马拉松赛事,最好成绩是“全马”4小时05分就完赛了,最近还计划着出国参与赛事。

  在她决定跑马拉松之前,已经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训练。“一开始只是围着操场跑,每天四五公里,跑了五年,然后开始慢慢加量,逐渐过渡到马拉松全程的40公里。”李昱琳说,从练习跑马拉松开始,6个月后开始跑“半马”,9个月后跑“全马”。

  虽然训练了9个月,李昱琳还记得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过程非常痛苦。一个星期腿都不能走,上下楼很困难。“但是身体对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量,有了记忆功能,跑起来就会有预判,知道自己可以承受的程度。”

  张元凯说,类似于马拉松赛事的长距离跑步,对心肺要求高。“有些人心肺存在天生的缺陷,平时表现不出来,盲目参加比赛,心肺超负荷运转,剧烈运动将会加大猝死的风险。”

  “马拉松这项运动

  并不适合所有人”

  张元凯建议,进行马拉松等高强度的运动,心肺功能至少要锻炼半年至一年以上,逐渐循序渐进。

  “跑步之余也要做相应的准备活动,比如拉伸动作等。”张元凯说,没有做热身,突然的剧烈运动,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活动,会造成关节上的疾病,或者是半月板、跟腱等损伤,甚至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致残。

  张华觉得,只要系统地训练,就可以跑马拉松,甚至凭借着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然而这个想法却被张元凯否认。“量力而行,跑马拉松并不是只要锻炼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每个人身体都有自己的 极限值 ,有些人达不到跑马拉松的上限,比如心肺功能较弱者,在跑马拉松之前,应该做详细的体检。”张元凯说,“马拉松并不适合所有人的体质,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而李昱琳则感到了马拉松比赛中的乐趣,渐渐地她放慢了配速,在跑步中享受健身的快乐。“马拉松像是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你通过努力不断地超越他人,克服困难跑到终点,获得了一种成就感。”李昱琳说,在终点,很多人哭过,有的甚至趴在地上亲吻地面。

  李昱琳说,马拉松给了他们一个显示自己的舞台。“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参加国际赛事,跟优秀的选手在一起比赛。”李昱琳说,而马拉松赛事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像是一个小人物圆梦的机会。

  然而,在“马拉松”作为一种时尚的当下,很多人把马拉松贴上了太多的标签,张华的单位就经常组织跑步,谁跑得快,谁就是一个英雄,这使得张华不顾一切地向前跑。“撑也得撑下去。”

  李昱琳说,她退出了一些“以跑步论英雄”的组织。“对身体损害特别大,有的甚至跑出了伤病。”李昱琳说,“应该让马拉松回归它本身的意义。”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训练跑步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