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中国短道速滑名将王濛受伤的第二天,虽然在专家看来,右脚踝骨折的王濛需要两个月左右才能下地行走,但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依然对外宣布,暂不放弃王濛参加本届索契冬奥会,但具体的安排根据手术情况而定。根据国际奥委会[微博]发布的冬奥会报名方案,短道速滑报名截至日期是1月27日,而报名方案则规定在索契当地时间2月9日11时的领队会议上仍可提交替补队员申请。尽管如此,寄望王濛出现在冬奥赛场,既不现实也显得过于残酷。
术后需过许多 关王濛如何战冬奥?
根据央视报道,王濛的手术于16日晚10点结束,40分钟后王濛苏醒了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大家辛苦了,这么晚了,大家回去休息吧,不要耽误奥运备战。”据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介绍,“王濛术后早期要经历感染关、肿胀关,如果这两关能够平稳过去的话,一般脚踝关节的骨折需要六周的时间愈合,后面还有康复的过程,要看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灵活性等……王濛所从事的短道速滑运动,对脚踝部的发力和扭转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只是一再强调着“运动员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也有可能恢复,不是没有先例。”
所谓的先例很可能就是上一届冬奥会上刘秋宏[微博]的冰刀把股四头肌割断了,仅仅十几天的时间就重回冰面。只是当时恢复神速的刘秋宏尽管最后也到了温哥华,并在下飞机之后就投入到了训练中,但还是因为身体条件无法达到比赛要求而彻底无缘那年的冬奥会。类似遭遇的还有花滑名将赵宏博,2005年8月的一次训练导致其左跟腱断裂,直到111天后才重新上冰训练,而这已经被认为是突破极限了。
巨大压力会“击垮”王濛 要金牌更要人性
毫无疑问,索契是王濛最后一届冬奥,她计划缔造史无前例的500米三连冠,然后完美退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和状态的起伏,这也可以说是王濛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一次博弈,双方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2011年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打架事件,性质之恶劣前所未有,但是相关领导愿意不计前嫌让王濛回归,不惜将当时的领队王春露调离,就是看重王濛是中国军团在冬奥会上最稳的一个冲金点。
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成了王濛的“免死金牌”,只是这块金牌给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王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太需要这枚金牌为自己正名了。“很困惑,我自己也很迷茫,站在起跑线上时我的双腿都是抖的,没有说平稳的,但是没有人能看得出来。”在曾经一次接受电视节目访谈时,王濛表达过自己心理已经非常脆弱了,而她16日的意外受伤,印证了之前的担心——因为怕输,所以在训练中不断上量,终于在与男队员的对抗中摔倒受伤。
可悲的是,王濛在骨折后,还需要体育总局相关领导从北京飞来确定治疗方案,无论是短道队还是医生,都无权拍板,只因为王濛的金牌决定着领导的政绩和前途,所以才有如此“假惺惺”的关心:“长远健康最重要,所以我们希望在尊重医学康复的规律过程当中,能够战胜疾病,希望她能够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参加比赛。”但这样的言辞恐怕只会让王濛更加伤心,毕竟2012年重回国家队后,王濛努力的训练并在去年世锦赛上狂揽四金,就是为了能在索契最后一搏。如果可以的话,相信王濛宁愿不要健康,也会为自己、短道速滑队和国家荣誉而战。
而现在,事实已然如此,国家体育总局需要反思,而不是将王濛受伤事件演变成一场没有人情味的闹剧。
本报记者 丁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