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太冷,可曾进馆看篮球?
听见不少声音,说本赛季的CBA[微博]没太大看头,根本问题就在于,没了麦迪、没了马丁、没了J.R。史密斯,甚至打着打着,又折损了马布里[微博]。好像,诸位要看的是NBA中国联赛,而不是CBA。
当然也瞧见不少情景,很多球队的主场,依然人头攒动,依然群情激昂,无疑都是各支球队的铁杆粉丝,恨不得为球队赢球出一份力。这些,是真真切切的CBA“本土营养”,真值得俱乐部尽心尽力地去维护。
篮协并没有详细统计,联赛开始至今的平均上座率,但基本可以肯定,给CBA捧场的球迷数量,并不比前两年缩减多少。
CBA绝大多数球队的主场球馆并不大,三五千人的座位,本土情结加上俱乐部稍微做做情绪调动,坐满不敢保证,坐个八成并无太大难度。这样的场子,只要不跟NBA攀比,比起欧洲各国联赛的那些球队主场,绝对不差。
差的只是精益求精。如果CBA把自己不仅仅当做一项联赛,还图谋把自己当成一门生意,要做的事情便千万不敢,只是开门迎客那么简单。始终觉得,CBA比赛很像是不那么起眼、其实不该远离的早点摊,滋味全凭自己一点一点咂摸出来。也有卖惯了油条豆浆、煎饼果子的,突然说价钱不变让你吃两顿肉饼,蜂拥而上过完瘾的结果,恐怕只是买家干扰了自己的胃口,卖家干扰了自己的风味,一如潮来潮去的“看麦迪”。
其实麦迪未尝没有给CBA各家启示,往往是青岛队打客场时,那里的上座率奇高无比。可今年,不见这样的票房利器,也不见在形象拓展上与时俱进。明明,本赛季各支球队的队服多了很多个性化设计,却难见有几家俱乐部在借此扩大认知度上,有令人称道的举措。明明,有些球队手握能够吸引球迷的资源,却依旧不见有主动交流的意愿。于是,即便主场有相对稳定的捧场群体,可他们顶多是为了目睹一胜而嘶吼一场,却与自己拥护的球队,总仿佛隔着那么一层东西。
早些年的CBA,口号里是有一句“服务球迷”的。要不要再提这个在两可之间,但CBA实在不该忽视的一点,便是“靠近球迷”。不能抹杀俱乐部们的各种尝试,可也总避不开有另一面的典型,就好像上赛季拿了亚军的山东队,本赛季非要把主场从市中心搬到偏远处、球馆容量还骤然增加,球迷捧场的热情会被损耗,球队需要的现场效应也会被损耗,这算是什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