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男篮“疑难杂症”并不可怕

2013年08月11日09:13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

  中国男篮亚锦赛的惨败,让记者不禁再次想起几个月前采访姚明谈到的话题。

  3月27日,记者电话采访姚明。本来主要想聊CBA[微博]联赛的发展,说着说着他主动说起了中国男篮,一口气聊了一个多小时。

  姚明在电话里听上去有些忧心忡忡。作为电视解说员他见证了中国男篮在2011年武汉亚锦赛上“走钢丝”的表现和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惨败,作为老板他深谙CBA联赛的发展现状,姚明对中国男篮的攻击力很担心。更确切地说,他担忧的是本土球员的攻击力和对比赛的阅读、掌控和终结能力。在CBA,各队可以靠外援带着打,打国家队谁带谁呢?

  姚明说得很具体,举了例子,打了比方。但是,稿件发表之前跟他沟通的时候,很多精彩的内容被去掉。即使以姚明在圈内的“份”,他也不是毫无顾忌。

  姚明一直主张限制外援(是限制,而不是取消),他建议逐步实施、先从取消亚洲外援开始。但是,也有人觉得,“姚老板”的主张是因为他与其他CBA俱乐部的老板相比明显“差钱”。

  在2001年、2003年亚锦赛决赛中,中国队的得分分别是97分和106分,到2005年下降到77分。在2009年和2011年亚锦赛决赛中,中国队分别只得到52分和70分,面对亚洲顶尖队伍时进攻能力的下降显露无遗。姚明的担心绝非没有道理,他的话当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也不知道这种进攻乏力的状况究竟会给中国男篮造成多大的伤害。

  4个多月过去了,以防守著称的扬纳基斯率领的中国男篮在马尼拉跌入谷底。小组赛输韩国、输伊朗,中国队分别只得了59分和51分,打中华台北队崩盘,中国队也只得了78分。我早早想起了姚明当初的话,只是如今他已不愿置评。

  前中国篮球掌门人、CBA联赛改革的推动者李元伟[微博]对姚明的个人评价很高,但他并不认为外援在CBA的主宰地位和本土球员能力下降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在李元伟看来,“CBA联赛是CBA联赛,国家队是国家队,两者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国家队输球要从自身找原因!”李元伟的话并非针对姚明,可是两人的观点并不相同。

  不过,姚明和李元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国家队应该建立在联赛发展强大的基础之上,CBA联赛应该增加场次、扩大规模。

  最近几天,越来越多的“猛料”见诸报端。有消息说,男篮名单并非扬纳基斯所定,还有消息说,球员为全运会未尽全力甚至诈伤离队。扬纳基斯本人的解释是,我希望有一个17人的集训备战,然后从中挑选。但我没有得到足够的球员,再加上很多球员受伤退出……

  尽管种种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但是球队名单的不同版本、球员在场上迥异的精神状态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显然不是一支上下齐心、同心同德的队伍。

  在输给中华台北队的新闻发布会上,扬纳基斯的话很有深意。他说,自己受到压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能让球队的进攻打得更快、更流畅。而他试着告诉自己的队员,你不可能始终保持高水平的进攻,但一支高水平的球队可以通过高质量的防守来带动高质量的进攻,从而控制比赛。然而,中国队在和中华台北队的比赛中失去了防守强度,即使是在上半场领先的时候也是如此。

  究竟是谁给了扬纳基斯压力?他在执教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权?篮管中心是否“垂帘听政”?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未完全揭晓,但是扬纳基斯显然没能掌控球队。

  前中国男篮主帅、2002年釜山亚运会后黯然下课的王非和扬纳基斯惺惺相惜,他在微博上的发言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

  “作为一名有一定成就的教练在执教这支球队的过程当中,肯定是有一定想法的,也会尽力凭借自身的经验及球队的特点来做出相应的办法。他不会也不希望自己执教的球队输球和走弯路。旁边指指点点的人多了,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在下面做手脚的想看笑话的,更有甚者还会指挥教练暂停和换人等等。我不能说扬纳基斯在这三个多月里有多少的举棋不定,这些只有在他身边的人才‘清楚’。但我看到的是他每场比赛的努力!”

  看到扬纳基斯的今天,王非是否忆起自己的当年?

  在中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下,绝非所有“主教练”都能拥有对队伍的掌控权。中国女排[微博]在伦敦奥运周期饱经动荡之苦,恐怕与项目管理者的干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扬纳基斯的无奈,又有几人知?

  要想探析中国男篮的败因,现任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釜山之败、天津之乱、武汉之险、伦敦之惑还是马尼拉之殇,恰恰都发生在他两度执掌篮管中心期间。反对他的人说,自2009年回归之后他无所作为;支持他的人说,信兰成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已初见成效,只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刚好都被他赶上,他是“栽树”的人。问题在于,虚报年龄的毒瘤是否被彻底割除?U19男、女线队员最近还不错的成绩能否和中国男篮未来的反弹画等号?长期集训的方式是否符合篮球项目的发展规律?很多结论需要事实来支撑,而我们现在毕竟没有看到“瓜熟蒂落”的那一刻。

  同样绕不开的是全运会。全运之年,怪事总是特别多。在国家体育总局为改善三大球现状祭出“金牌杠杆”之后,国家队球员有失水准的表现更是让外界议论纷纷。然而,猜想只是猜想,又有谁能拿出真凭实据?靠金牌调动地方体育局的政策究竟是福是祸,现在也难下定论。

  央视著名评论员在男篮惨败之后说,男足1:5和男篮惨败宣告金牌体育战略走到了尽头,这样的“诊断”更加直接而大胆。

  如今的中国男篮仿佛患上了“疑难杂症”,关于病因众说纷纭。然而,或许事情没那么复杂。中国男篮的惨败,其实是一种必然。李元伟的职业化改革未能全部完成,信兰成却想重回计划体制、长期集训的老路。中国篮球的“身躯”在短短十年时间里连续两次“变向”,男篮国家队这“膝盖”怎么能承受得了?

  中国男篮的惨败,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中国篮球界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上的分歧。即使在信兰成主政下的篮管中心内部,也有深化CBA联赛改革的呼声。此外,随着中国篮球和CBA联赛的发展,国家队已经不仅仅是篮管中心的事情,而是关乎俱乐部、投资人、球员、地方体育局等相关各方的利益。篮管中心如果还按过去的方式我行我素,不顾及其他相关各方的利益,不设法理顺国家队和相关各方的关系,矛盾迟早会爆发。

  马尼拉之败,应该促成中国篮球界内部的认真思考和总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统一思想、确定方向、由项目管理者、业内专家、俱乐部投资人、高校、球员等相关各方的代表共同决定中国篮球的未来。

  在今年的两会上,姚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第一份提案中,就提出了召开中国篮球代表大会的提议。这场突如其来的惨败,会成为这个提议付诸实施的契机吗?(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