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言必称日本”背后的反思

2013年06月22日16:59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

  日本男足在联合会杯赛场3:4惜败意大利队,奉献了让世界震惊的足球“日本制造”。当亚洲邻国在联合会杯的大放异彩邂逅国足的惨败,一场激烈的讨论在所难免。这两天,“言必称日本”成为批评中国足球的“常规武器”。

  这就好比邻居家的孩子都得了奥数金牌,自家孩子却在班里考试拖后腿。所以自家孩子不免要被父母揪着耳朵训斥一番——“看看人家!”

  然而,在“看看人家日本足球”脱口而出之后,我们应该反思,腾飞的日本足球到底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经验。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队还是“韩克中、中克日、日克韩”循环中平等的一环。网友戏谑称到,时至今日,局面已变成“日克群,群克中”。毫无疑问,中国足球现在已不见日本足球的背影。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二十年,在中国和日本两国足坛都分别发生了什么?

  首先,从足球的顶层职业联赛上,上世纪90年代,都是两国职业联赛起步的阶段。日本的J联赛从1988年开始进行筹备工作,到1993年才正式成立。这期间,日本足协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和讨论。成立于1991年的日本职业足球联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专门负责J联赛的管理运营,包括赛事推广、电视转播权转让、商务开发等,在人事、经营、管理等方面完全独立于日本足协。而日本足协主要负责日本足协杯赛、各级国家队、青少年足球、业余足球联赛等,基本不干涉联盟内部事务。

  反观中国,在1994年职业化改革将近20年之后,足球管理部门却仍然充当大股东,俱乐部投资人始终没有安全感,商业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开发。2004年,中超更是爆发了震惊足坛的“G7事件”。这两年,虽然中超联赛呈现日渐火爆的场景,但悬在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却从未解下。

  另外,在对比中,日本的青训也被频频提及。这20年,当中田英寿、中村俊辅、本田圭佑和香川真司等一代代球星频繁涌现时,中国足球却在“羡慕嫉妒恨”中叹息频频。

  日本足球协以“世界足球强国”的水平作为目标,提出国家队、青少年培育、指导者培养三项事业并轨发展,注入新的足球理念、规律和信息。在青训方面,采用校园足球和专业足球相结合的模式,打通两者间的流通。日本足协组织了全日本大学足球锦标赛、全国高中生足球联赛、日本俱乐部青年足球联赛、全国中学足球大会和全日本少年足球大会等多个层次的比赛。

  反观中国,在足球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几乎每逢足协换届,都会提出一个新的理念。近年来偏重发展校园足球,但却更多流于形式,始终没有打通校园足球向职业俱乐部输送人才的通道。

  显然,作为足球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职业联赛和青训上,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都非常大。如果还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中国足球只会差距越来越大。也许只有彻底改革,才能拯救中国足球。(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