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硕阳 6月15日,2013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在江苏常州激战正酣,在12-13岁年龄组的40余名运动员中,有两名选手没有最后的成绩,这不是因为二人比赛中出现失误,而是因为赛前的文化测试成绩不合格。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自2013年起,部分项目的全国青年锦标赛赛前将进行文化测试,测试成绩与参赛资格挂钩。参加今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的选手们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今后,文化测试将成为诸多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考试杠杆进入体育已有时日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普通学生们在期末考试中的科目出现在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的赛场上,乍一看很是新鲜。不过,尽管文化测试还是头一次出现在全国青年锦标赛这一级别的比赛中,但在青少年的体育比赛中引入文化测试已经实行了不短的时间。
据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介绍,从2011年起,田管中心就在全国田径少年比赛中开展了运动员文化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取消比赛资格。2012年3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部分项目青少年比赛中进行赛前运动员文化课考试工作的通知》,包括全国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全国少年(14—15岁)年龄组田径锦标赛在内的12项青少年比赛引入文化测试。
与此同时,对于文化课测试的重视,并不仅仅只出现在比赛的赛场上。杜兆才介绍,田管中心目前共组建了130多个田径专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每年组织各田径单项训练营。运动员文化测试工作由比赛转为常态化,也是目前体育系统的趋势。
文化素养有助提升竞技水平
1个月前刚刚结束的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中国选手王宇以2米33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男子跳高的冠军。杜兆才认为,清华学子王宇近年来的迅速成长,与其本身的文化素养不无关系。
“以前的老观念是,运动员学习文化课和训练是一对矛盾,往往是挤占文化课时间去训练。其实运动员提高文化素养对提升竞技水平有促进作用,便于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技术,对提升比赛时的心理素质也有帮助。”杜兆才表示,如今不少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英语水平不错,和高水平外籍教练员沟通时障碍也就少了许多。
不过就总体而言,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运动员目前仍是少数。而在注重竞赛成绩的当下,如何避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成为又一种“应试教育”,如何保证这些文化课上的知识能够转变为他们退役后的生存技能,并不是一个通过考试就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