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职业足球是股票举国体制是债券

2013年06月14日08:17  东方体育日报

  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律师

  方正宇

  近期有两条新闻值得关注:一是由于多名球员被全运会抽走,导致东亚上港在联赛替补名单上只能排出4人;二是北京国安[微博]高层提出,希望减免地方足协所收取的职业俱乐部球员转会提成(5%)。看上去并不直接相交的两件事,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老生常谈的举国体制与职业足球之争。

  对于这组矛盾,公众和舆论普遍的论调总是站在职业足球一边。比如在东亚上港的问题上,人们习惯于批评全运会干扰了联赛的正常运行。又比如在转会费提成的问题上,人们会将地方足协视为贪得无厌之徒。在很多人看来,举国体制已经成为了职业足球的一种负担,期待后者能够在脱离前者的情况下轻装上阵。

  应该说,以上想法具有理论中的正确性,却不具备实践中的可行性。中国足[微博]球最大的问题在哪里?谁都知道是青少年基础不够扎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青少年足球培训这一块到底交给谁来搞?如果参照国内职业足球的经验,这块应该由俱乐部来负责,比如巴塞罗那、阿贾克斯等俱乐部都以青训质量高而著称。

  可在中国,又有多少俱乐部愿意在投入资金大、耗费时间长和投资回报慢的青训上下功夫?要知道,很多中超俱乐部每隔三五年就可能经历股东和名称上的变化。对于大多数没有长远规划的老板来说,青训就是今日在土地上播种,却不知道明日由谁来收割,自然也就不具备投资青训的动力。

  所以纵观国内足坛,也只有鲁能[微博]等少数具有国企属性的俱乐部,才算拥有相对完整的梯队建设。而在职业足球纷纷抛弃青训的背景下,幸亏还有全运会、城运会专门设置青年足球赛事的金牌,从而以“政绩工程”的方式,吸引各地足协去从事最基本的青训工作。长远来看,无论地方足协投入青训的目的为何,毕竟其成果往往会转化为职业足球的新鲜血液,客观上也算是为中国足球的基础建设出了一份力。

  当然,这几年随着中超球员行情的水涨船高,以恒大[微博]为代表的一批俱乐部,终于纷纷在青训方面投入巨资,包括自建足校和直接收购梯队等方式。在如此红火的行情面前,地方足协和举国体制暂时有点像是多余的角色。

  然而以过去近二十年的经验来看,中国职业足球总会出现行情的起起伏伏,如今的行情飙升,不代表未来就能避免再落低谷。就好像昨天收盘的股市行情,当股票一路暴跌的同时,债券品种总算还能维持市值的稳定。而在中国青训的行情方面,职业足球就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股票,举国体制则是低收益但有保障的债券,暂时而言,我们还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只有分散投资才是符合现状的选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