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冠军理查德森说,这是专为刘翔度身定做的比赛,所以作为同项目的选手,在上海比110米栏,总让他有与有荣焉的感觉。没错,因为刘翔,男子110米栏不仅成为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固有项目,还几乎连年作为压轴大戏上演。
撑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微博]说,她觉得上座率不足五成,应该是没有刘翔的关系。她希望中国田径迷能把眼光瞄向其他人,而不仅仅是刘翔。这话也对,昨晚钻石赛标价1180元的门票,在“黄牛”手里从50元叫到5元,最后赠送出手。
刘翔真的那么举足轻重吗?剥离了他的中国田径,当真就如此寂寥吗?
未必。至少昨晚的钻石赛“逼迫”曾经误入歧途的中国田径冷静思考。而思考的结论是,褪去刘翔光环,对中国田径未必是桩坏事。
运动之母恐已沦为“孙辈”
众所周知,田径是基础运动大项,素有“运动之母”之称。但在中国,田径赛所折射出的却是某些“病态”。
病态一,无刘翔,无票房。办赛九年以来,上海赛只有2009年由官方公布了售票率和上座率,那一年的盛况在所有经历者脑海中都清晰如昨。那是刘翔自北京奥运会伤退后首次复出,那次他在6万多名拥趸的山呼海啸中跑出了13秒15的佳绩。
病态二,无刘翔,不直播。本土的体育频道,还给予延时直播待遇,央视则索性一个镜头都很吝啬。就在一年前,这两家都是全程直播。
病态三,无刘翔,不识人。“除了与110米栏相关的几位高手,除了美貌与实力并重的伊辛巴耶娃,3位世界纪录保持者、18位奥运冠军、25位世锦赛冠军,读者又能报出几人大名?”拥有30多年采访经验、本身又是田径运动员出身的新华社记者杨明[微博]说,“上海赛的阵容堪比任何世界大赛,但轰动不及任何一家。”
在杨明看来,“中国很多人认为,田径就是刘翔。刘翔的符号意义大于中国田径,以至于缺少刘翔,中国田径就回复到异常寂寥的状态。此时,田径在中国哪里还是运动之母,恐怕已经沦为孙辈了!”
盛光淡去方见星光初显
因为刘翔,中国田径的发展怪相暴露无遗。但也因为刘翔,中国田径开始改变。
曾经,田径在中国可用“穷酸大项”来形容,吃的苦最多,待遇却最低。即使刘翔成为全民偶像时,中国田径后备人才日益萎缩的局面也没太大起色。
但刘翔的出现毕竟改变了一些东西。因为有粉丝要来追捧他,田径赛门票开始紧俏了;因为他从事110米栏,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了解田径规则;因为他的影响力,田管中心不再一穷二白,不再为其他项目的发展经费一筹莫展。
至此,刘翔为中国田径带来的第一步改变已经形成。而现在,当他的盛大光芒逐渐淡去,回归冷遇的中国田径需要第二次改变——从倚靠刘翔一人,改为脱离巨星支撑的自力更生。
刘翔的暂时隐退,带走了一批专属他的粉丝。可现场观众退去一大片,气氛却更好了。因为甘愿剩下的,都是真正的田径迷,他们不会因谁而来、因谁而走。昨晚,女子百米飞人弗雷泽就盛赞现场观众:“在我看来,他们无疑是懂得田径的,他们知道何时该有节奏地鼓掌,何时又该保持安静。”
更重要的是,过去在刘翔的光彩下,中国田径的其他角落一片暗淡。如今,那些一度被盛光掩盖的零星光芒,却开始逐渐闪耀。
李金哲、张培萌[微博]、谢文骏[微博],平均年龄不到23岁,正是中国田径的青年才俊。刘翔在时,不但围观者选择性忽略他人,就连中国田径本身也未必倾全力扶持。直到如今没有了刘翔,中国田径这才退而求其次,把更多精力、财力分散到各项目,我们这才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星升起,填补刘翔的空白。
上海赛之夜,刘翔的当时盛况依然值得追忆。但此时此刻,我们更关注,剥离刘翔光芒的中国田径,该怎样注入健康的活力。
本报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