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论语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终于到了拐点,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危机伴随着劳动力的人数的负增长正在到来。
20多年前,很多人纳闷,11亿人口的中国,怎么就挑不出11个能把球踢好的优秀球员来,这是当初人们对人口红利最朴素的理解。后来,我们引进了体育人口的概念,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摸索着竞技体育发展规律。
劳动力年龄的界定是从15岁到59岁,其上限正好与从事竞技体育年龄相符,35岁应该是干竞技体育的平均下限了。分组年龄显示,从2004年到2016年的12年时间内,0-14岁儿童、15-19岁青少年绝对人口数量都会逐步减少。换上奥运坐标系,从雅典奥运会的波峰到里约奥运会的下探,我们已经看到的是,中国竞技体育在雅典——北京——伦敦三个奥运周期始终处在上升通道中;我们还没有看到的是,里约奥运会会不会暗合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而惊现中国竞技体育的拐点。
地产商站在这个拐点上,正在调整他们盖房子的战略——建造高端改善型和养老度假休闲型房屋;服务业站在这个拐点上,正在家政服务、保险等针对老年人口需求的领域上“跑马圈地”;劳动力密集的企业,正在探讨用机器人置换越来越贵的劳动力。
那么,体育界站在这个拐点上,需要做出怎样的应对呢?
绝对人口的减少,宏观上体现出选材面的缩窄;“00后”搞体育的价值取向改变,微观上体现出奥运争光计划的告急。因为现在从事体育训练的孩子,已经基本上告别了谋生手段和城市户口的功利目的,体现个性、玩酷和追求潮流是如今孩子从事体育训练的动力。所以,像中国传统金牌优势项目的举重、柔道、竞走等出大力、流大汗的单调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拔越来越难。反而过去是冷门的轮滑、攀岩、小轮车、单板滑雪和台球等项目成为孩子们的热衷,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练网球、打高尔夫、玩赛车或者扬帆远航,中国的孩子正在炫彩世界的舞台。关天朗刚刚在高尔夫美国大师赛创下14岁参赛纪录,12岁的叶沃诚立即又刷新了欧巡赛的参赛纪录。
这些远离奥运会的项目,一样可以使中国体育走向世界,也许到了里约奥运会,我们少拿了几枚金牌,但我们会为那些蹬着小轮车、滑着单板、打着斯诺克、开着赛车的孩子们感到欣慰。
·戴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