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档明星跳水节目席卷荧屏,让跳水——这个曾经在中国只与金牌和“梦之队”联系在一起的体育项目,强势抢占各大媒体的娱乐版面。有拍手叫好,有批判质疑,过去一段时间里,搅得体育和娱乐圈“水花”四溅。
最近两天,一则娱乐明星释小龙的助理在《中国星跳跃》训练基地意外溺水的噩耗,再度将“星跳”节目推向风口浪尖。尽管意外并非跳水直接所致,却产生了更多有关跳水安全性、娱乐化的质疑。
普通人究竟能否参与跳水运动?跳水的危险程度果真如同跳楼?竞技体育以娱乐方式走向大众是否可取?当小众竞技项目遇上全民消遣,还有太多疑惑需要解开,太多空白亟需填补。
零基础想跳就跳?
中国跳水历来面临“畸形”局面。从竞技体育来看,素有“梦之队”美誉的国家队成绩斐然,几乎将所有世界大赛的冠军包揽。但就群众基础而言,业余培训机构和参与人群接近于“零”,绝大多数游泳馆都将跳水设施列为了“禁地”。
“我希望有一天,朋友约见面,说‘我们去跳水吧’,就像相约一起去咖啡店。”作为《中国星跳跃》的明星教练,“跳水王子”田亮[微博]道出自己的心愿。与他一同参与节目的奥运冠军们,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跳水“高门槛”的印象,让人们意识到普通人也可以跳水。
不过,自两档“星跳”播出以来,明星受伤的消息接踵而来。64岁的牛群被“拍”晕,韩庚入水后晕厥,包小柏耳膜穿孔……跳水的“安全系数”让节目饱受质疑,有人感叹:“这到底是跳水还是跳楼?”
“普通人不是不能跳水,但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如果只是跳‘冰棍’还好,真要做专业动作,尤其是高台,距离感和控制力都难以把握,很可能出现受伤和昏厥的情况。”中国首位跳水世界冠军、现上海跳水队领队史美琴坦言,她并不建议未经专业培训的普通人,也效仿“星跳”明星走上跳台,“参加节目的明星是‘多对一’的训练和保障,而普通人很难有如此‘待遇’,盲目尝试会非常危险。”
在中国,除清华大学以外,并没有面向普通爱好者的跳水业余培训机构。这个项目,从下到上几乎走的都是专业化道路。“没有放开跳水场地和业余培训,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谁都不愿意来承担这个责任。”史美琴表示,如果能像国外一样,有跳水俱乐部为普通爱好者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跳水的“门槛”才会真正降低。而现在,零基础的普通人要“玩”跳水,绝非“想跳就跳”那么容易。
娱乐化是喜是忧?
本着推广项目的初衷与电视节目跨界合作,中国跳水界可谓倾巢出动。田亮、熊倪、高敏[微博],就连平时拒娱乐和媒体于千里之外的国家队领队周继红[微博],也亲自为“星跳”节目站台宣传。“通过明星真人秀,让更多人了解跳水,喜欢跳水,感受到跳水并非遥不可及,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以娱乐化的方式包装,通过电视荧屏推广,周继红很看好这样的合作模式。此举,也被视为小众竞技项目主动走向大众的积极尝试。
从节目播出后的效果来看,“跳水”迅速成为舆论高频词,从前高高在上的项目,因为娱乐化而变得非常“接地气”。当看台上举起的“夹紧”字板,被略带八卦的方式拿来热炒,跳水明星李婷[微博]也找到了普及专业术语的时机和平台,顺势通过微博作出名词解释。“把专业体育用快乐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在田亮看来,这样的模式更加亲民。
不过,由于节目始终争议不断,也有人认为这会使跳水项目受到连带的负面影响。娱乐明星火辣的身材,入水时的窘态,似乎比跳水本身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目光。“到底是火了明星,还是火了跳水项目?”面对类似的质疑,跳水业内人士多少有些尴尬。
“从我个人来看,这样的推广可能会吸引一些关注,尤其是让小朋友对这项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史美琴表示,“不过,对于整个项目而言,可能需要更多元的推广方式。”
娱乐化的包装,为跳水从小众项目向大众突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看到了被大众接受的可能,但仅仅依靠娱乐来“拯救”跳水,显然还远远不够。本报记者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