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黑屋里的玫瑰注定要凋谢

2013年03月20日06:40  新华日报

  滢 光 棒

  昨天下午,2013年女子冰壶世锦赛循环赛,中国队面对德国队(微博),终于收获首场胜利,结束五连败。曾经在2009年创造灰姑娘奇迹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到底怎么了?

  如果只看电视转播,不去留意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你会以为时间依然停留在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没有任何变化,还是那四张脸,甚至连出场顺序都是一样的。可是比赛带给国人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2009年,中国姑娘一鸣惊人,勇夺世锦赛冠军;2013年,中国姑娘连战连败,笑容从姑娘们和观众们的脸上一起消失了。

  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失败,其实早有先兆。从2009年世锦赛冠军、2010年冬奥会铜牌到今天的直线坠落,中国女子冰壶队的索契冬奥会前景,已经不容乐观。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女子冰壶的大溃败?

  “无人喝彩”是女子冰壶衰落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曾经取得过世锦赛冠军,但在中国,练冰壶的人依然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从2009到2013,中国女子冰壶队没有任何变化,往好了说,是阵容稳定, 往坏了说,则是后继无人,王冰玉[微博]等人无论状态怎么样,都得上。你能指望一座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是稳定的?2009年以前,女子冰壶的姑娘们默默无闻。那一年的春节期间,她们以自己惊艳的表现瞬间成了媒体的焦点,谁都以为她们很风光,可有谁知道风光背后的无奈?因为不是冬奥会的夺金点,姑娘们的训练经费和收入少得可怜,王冰玉透露说,她那时候的收入也就是1000多块,扛着冰刷去训练的时候,路人都以为她是擦玻璃的。

  女子冰壶衰落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压力过大。因为2009年的成功,姑娘们一下子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媒体关注了,观众关心了,领导关怀了,这样的聚焦在极大地改善姑娘们训练条件和待遇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要以为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关注、关心、关怀都是需要姑娘们获得金牌为前提的,冰壶的快乐从此离姑娘们远去。温哥华冬奥会前夕,中国女子冰壶队将队员带到加拿大郊区一幢砖砌的大房子里进行封闭训练。这所房子窗户里外两层,外面蒙着一幅厚厚的黑色窗帘,房子里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姑娘们所有的通讯设备全部上缴,她们即使想出去透透气、购购物,也会被拒绝……主力周妍[微博]甚至哭着说:“这个奥运会,没法打了。”在这种“金牌至上主义”的压力下,队里的外教说,中国姑娘的技术依然是世界一流的,但她们的心理压力实在太沉重了。

  备战2013世锦赛和2014索契冬奥会的姑娘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无从知晓,但通过电视屏幕,我们发现,她们的脸上已经没有了2009年的阳光与笑容。关在黑屋子里的玫瑰,注定要凋谢!愿这一次世锦赛的失败能够给我们某种启迪: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姑娘们,太需要阳光雨露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