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幸福人生从健身开始

2012年12月21日08:04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公兵、李放、朱翃

  你幸福吗?当这个2012年火遍中国的问题摆在你面前时,你如何回答?

  幸福的含义有千万种,但健康的身体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有幸福人生可言。幸福人生,当从健身开始。

  “追求幸福人生的开始”

  清晨7点,12月的北京天寒地冻,朝阳公园内却热闹非凡,晨跑、踢毽子、太极拳……晨练的队伍将新的一天装点得生机勃勃。

  59岁的孙立国先生就是其中一员,15分钟的晨跑,再和三五好友踢踢毽子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明年就退休了,锻炼好身体,退休后才有资本游山玩水。”

  “利用一点时间,利用楼宇、广场的一点空间,我们就能开展广播操、太极拳、跳绳踢毽等运动,大家可以玩得不亦乐乎。”白领章莹说,“正是在健身中获得了健康和快乐,让健身的理念深深植入大家心中,让健身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走向每个人的幸福人生。”

  记者发现,北京的健身场馆几乎每天都爆满,晚上11点仍有许多人在室内球场挥汗如雨,更有许多单位或个人从年初就预定了一年的活动场地,双井、东单等健身场馆的会员突破了万人,健身已成为都市人群生活的一部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拥有一个好身体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通过健身换取一个好身体才是追求幸福人生的开始。”

  “让健身成为生活习惯”

  今年,随着为期近半年的首届上海市民运动会的举行,健身热潮席卷申城。在这一场全城热“练”中,不仅有姚明、刘翔等体坛大腕的倾情加盟,更重要的是,男女老少都加入到健身中来。

  “体育是民生、体育是文化、体育是精神。”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说,从传统的“市运动会”到新鲜的“市民运动会”,一个“民”字多出无穷意味,“接地气”催生了“有人气”,健身走进千家万户。超过600万人次的参赛,成为全民健身最好的注脚,更让迈向幸福人生的脚步实实在在。

  农耕运动会、菜场运动会、楼宇运动会……“草根赛事”比比皆是,既吸引了不少土生土长的当地民众前来参赛,也让许多在上海工作、求学、旅游的人们加入其中。而定向越野、攀岩等时髦的比赛,则让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时尚运动爱好者找到了舞台。

  “市民运动会是上海体育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的一项实际举措。”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说,“我们希望通过市民运动会的开展,让运动健身成为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

  “我们过去认为运动就是争金夺银,那只是体育竞技的一个方面;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才是运动的根基,才会带来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幸福生活,”上海市虹口区体育局局长王佩军说。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说,刘鹏局长指出,体育工作一定要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民生的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民生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进一步强调指出了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任务,既是对体育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体育改善民生价值提出的更高要求。”

  “传播社会正能量”

  健身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供职于上海一家外企的甘禹说,从今年10月份起,公司每周都组织员工进行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同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做项目时明显感觉到团队的合作意识比以前好很多。”

  家住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的村民冯建说:“以前就三件事:打牌、喝酒、看电视。这两年,政府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和修建的体育设施多了,大家的话题总离不开各种运动项目,大家聚在一起也会去爬爬山、打打球,生活的乐趣多了,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十八大报告指出,将体育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范畴,这不仅将体育视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其成为群众追求幸福人生的起点的一种肯定。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体育本身就是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是一种引导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的正能量,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盛志国说,健身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体育健身,老百姓可以愉悦身心,直接感受社会发展成果,享受生活乐趣。

  健身,没那么简单

  近期的几起青年人运动猝死事件,以及湖北、江苏等地高校取消长跑的做法,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另一方面警示科学健身的重要性。

  盛志国说,虽然老百姓健身意识增强了,但还缺乏科学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对基层的科学健身指导还不到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陈世益教授表示,体育健身,特别是一些时间长、对抗性强的项目,参与者一定要有正确的运动安全意识,一方面平时应坚持锻炼,避免“仓促上阵”,另一方面则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特别要正视潜在风险。

  教育部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体组组长孙麒麟表示,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在不断滑坡,需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但不能因噎废食。“接连发生的意外,越发说明我们在运动方面的欠缺。我们应该教给青少年正确、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市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汕认为,学校体育应当是发展全民健身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但由于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少家长选择了“放弃健康拼未来”,归根到底还是没弄清楚幸福的人生需要什么。

  运动健身还需引入保险机制。以上海市民运动会为例,组委会与中国太平洋养老保险有限公司签约,该公司为50个单项竞赛项目及展示项目、擂台项目提供意外保险。这充分体现了市民运动会快乐参与的理念,切实为参赛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护身符”。

  与高涨的体育运动热情和巨大的经费投入相比,当前群众对体育运动科学性的了解还有待提高,体育文化的普及也亟待加强。记者发现,即使是发达程度较高的北京、上海、广州,除篮球、足球等普及程度较高的运动外,很多人对其他运动缺少科学了解,不重视热身、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装备不够专业等问题明显存在。

  此外,地区差异和供需矛盾也是影响群众科学健身的原因之一。盛志国表示:“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间群众体育发展基础还不平衡,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社会团体作用亟待强化,政府履行公共体育职能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