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自家孩子自己爱--评乒羽感觉良好

2012年12月17日16:30  新民晚报

  自家孩子自己爱,人之常情。

  调皮捣蛋,可以是聪明伶俐;资质平平,可以是大智若愚;若稍有几分俊俏,便已貌若潘安。归属感,以及拥有权,是一面放大镜,捕捉优势和闪光点。

  不出意外,无论是乒乓球、羽毛球,还是跆拳道,身处奥运会门槛进一尺海阔天空,退一丈苦海无边的微妙境地时,他们的说辞不约而同都是赞歌。这是乒乓球、羽毛球的盛世,它们强调的是收视率,是关注度。但危情是,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是以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为支撑。退一步讲,任何一个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的运动项目,适逢世界超一流规格的大赛,你都不用担心观众的数量。然而,这是不是评判一项运动是否具备奥运资格的最关键?而跆拳道长久以来的赛场争议,虽然在伦敦奥运得到了拨乱反正,但只凭一朝明白,能否抵消一世糊涂呢?

  为奥运瘦身的初衷,并不是要针对、排挤某项运动。“25+3”这个概念中,流动的3项运动才是重点。它们依赖奥运会的资格,获得更好的发展;它们寄望奥运会的平台,被世界更多认知。奥林匹克,打造竞技体育共同发展。

  奥运是豪门,谁都想沾亲带故,讨得的好处自是数不胜数。但从来豪门家规多,把自己的儿子放到世界标准中去审度,或将是另一番面目。

  迎来送往,家长们说了不算,社会效果的洗礼才是真知。(华心怡)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