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李娜现有宁泽涛 “体制”究竟该如何把握

2016年11月08日14:48    体坛+ 微博 收藏本文
宁泽涛宁泽涛

  体坛+记者谢伟述评:

  昨晚,宁泽涛的纪录片《转折点》播出后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作为体制内的运动员,宁泽涛有多少难言之隐无法在片中说出来,我们不得而知。“体制”这把双刃剑体育迷都不陌生,甚至被冠上了“中国特色”的标签,我们不得不承认,“体制”可以培养出诸多的优秀运动员,但也可以将人才毁于旦夕之间。

  曾有国外的网球运动员向记者表达过对中国球员的羡慕之情,“她们到哪里参赛都是一起来,一走起,有后勤人员给她们订酒店安排膳食,集体训练,听说球员不用掏一分钱,这在我们国家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我们都是盈亏自负,压力很大。”某球员如是说。想当年的中国女网正是如此运作,但这种外国球员看起来和谐无比的景象正是导致李娜第一次退役的导火索。李娜后来在她的自传《独自上场》中透露了自己退役的真实原因:领导为了成绩硬拆掉她的双打搭档,强迫她吃药推迟生理期……一系列强硬的手段让李娜身心俱被,最糟糕的是李娜的身体开始出现排斥反应。李娜的第一次退役与其说是意气用事倒不如说她是为了保命,因为以那样的身体状况打下去,李娜能不能有第二段职业生涯,真的很难说。

  刚刚赢得WBO世界拳王金腰带的邹市明早在2008年奥运会夺冠后就有过退役转打职业赛事的打算,但因为领导的一句话,他硬是又生生坚持了4年。照邹市明08年奥运会之后的状态,非常有希望赢得拳王金腰带。因着“体制”,邹市明硬是再等了8年才得以完成职业生涯的大满贯。

  很多体育项目在中国来说,都是举国体制,不管是李娜、邹市明还是宁泽涛,都是国家一手培养出来的,我们通常称这些运动员为“奥运系运动员”,因为4年一届的奥运会就是他们报效国家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机会。特别是那些顶尖的运动员,国家自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间接地限制了这些运动员的自由。宁泽涛私接代言被看成是他和游泳中心矛盾的导火索,但运动员和各中心领导之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利益又岂是只言片语能描述的清?

  不管是宁泽涛还是李娜和邹市明,亦或是其他没有提及的运动员,他们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不像很多职业运动员瞧不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绝大多数都视奥运会为最高殿堂。宁泽涛说以他在澳洲训练的状态,站上奥运会领奖台是大概率事件,但被要求改项,遭驱逐……最后虽然得以出战里约,但就如同一个学生在参加高考前被其他琐事折磨分神后,你又如何期望他考出好成绩?

  前段时间,日本体操全能王内村航平已经开始正式“职业化”,自己寻找赞助参赛,不再受体制的限制。在中国,林丹是走在内村航平之前的,宁泽涛的私接代言又何尝不能看作是对单飞的尝试?但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运动员都受到了“无形之手”的打压,而真相的背后都是利益的博弈。

  “体制”这把双刃剑,到底该如何把握“度”,也许真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欢迎访问www.ttplus.cn下载最专业体育APP“体坛+”

更多精彩请关注体坛+APP

文章关键词:宁泽涛李娜体制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