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炯:曾泪洒奥运领奖台 如今为残疾人护航前行

董炯:曾泪洒奥运领奖台 如今为残疾人护航前行
2019年05月09日 17:47 新浪体育综合
董炯指导球员 董炯指导球员

  刚刚过去的春风4月,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喜报频传。在接连参加土耳其、迪拜两站背靠背的残奥会积分赛中,他们以7金7银9铜和6金5银7铜的成绩为残奥会备战开了一个好头。

  羽毛球项目正式进入2020东京残奥会大家庭,在残疾人羽毛球领域耕耘了10年之久的董炯表示,他已准备好为队员们的梦想护航前行。2009年,他首次带队参加聋奥会,至今热情不减、全情投入。

  对董炯来说,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管理者、经营者,身份随着时间不停变化,但唯独以“丈夫”、“父亲”之名的部分他付出得太少。“不过,只有当你亲眼见到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练球的,就知道你遇到的困难真的不算困难。”

  领跑残疾人羽毛球

  2000年退役后,董炯经营起了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在业余羽毛球领域继续自己擅长的事业。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炯的青少年培训班里来了一位喜欢羽毛球的聋哑小姑娘。这次邂逅让董炯获悉,“原来残疾人也喜欢羽毛球。”他翻开大黄页找到中国残联的电话,直接拨了过去。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接董炯电话的刚好是体育部负责人,“我是董炯,我听说残疾人羽毛球训练没有教练。如果需要,我愿意义务做他们的教练。”电话这头的人听到是世界冠军董炯毛遂自荐,一口答应了下来。

  两年后,临近2009年聋人奥运会,董炯接到了中国残联的邀请,希望他带队参加聋奥会。那是董炯第一次接触听障羽毛球运动员,对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正是那次深入接触后,董炯在残疾人羽毛球领域一直耕耘至今。

  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有各自的学业和工作。通常,他们只在比赛前的1至2个月集中到训练基地集训,比赛一结束就会回到各自的地方。但为了冲击东京残奥会,从今年4月起,残疾人羽毛球队在北京羽丰军建羽毛球基地开始2020残奥会周期的备战。

  对董炯而言,以往每次比赛结束后,看着空空如野的训练场,总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总觉着还有很多技术没有教到位。而这一次,他将有一年的时间去逐一解决。

  积分赛有喜有忧

  自从羽毛球项目进入残奥会,残疾人羽毛球项目也有了积分赛,这督促着董炯和他的队员们必须尽早进入到2020东京备战状态。

  今年4月,积分赛先后在土耳其和迪拜展开。这是队伍第一次背靠背参赛,身经百战的董炯自然了解这种不停歇连续作战的学问,但队员们能否把控好心理和身体状态,他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董炯带着22名运动员参加了土耳其和迪拜两站积分赛。土耳其站,他们收获了七金七银九铜,在最后一天的总结会上,董炯嘱咐队员要注意休息。特别提醒大家迪拜和土耳其的温差比较大。到了迪拜,董炯先前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些队员感冒了。从迪拜站六金五银七铜的成绩,董炯和团队发现了不足。队伍中,年轻运动员缺少大赛经验,第一站比赛打得太兴奋,到了第二站,体力明显下降,加之时差的关系,发挥稳定性不够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

  在董炯看来,2020东京残奥会才是他们的目标。不过,他也指出羽毛球首次进入残奥会,不论是项目设定还是参赛选手的人数都有局限性。每个项目只取世界排名前六的选手参加,双打项目各队只能一对组合参加。对于残疾人羽毛球队而言,夺金压力很大,内部竞争也很激烈。

  从这两站积分赛来看,他们的成绩相当不错,但董炯却表示这其中还是有一些“小水分”。因为,譬如可以稳拿金牌的轮椅组混双、矮小组男双等,都没有成为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另外,在这两站比赛中,一名轮椅一级女运动员被重新分级到二级,对该项目的实力是直接的损失。董炯说:“原本轮椅一级女子是我们很稳定的夺金点,现在一个运动员被重新定级为二级,我们这个争金点的优势被相对削弱了。所以,未来要重新培养新的队员顶上去。”

  培养年轻新势力

  培养年轻的残疾人羽毛球选手一直是董炯的目标,在这两站比赛中,他的努力也初见起色。像男子轮椅一级自去年突破韩国队后,在这次的两站比赛中也发挥稳定。由于队员在年龄上的优势,中国队在男子轮椅项目上的前景不错。另外,女子轮椅项目,中国队有一名女子二级运动员刚满15岁,从2017年首次征战世锦赛到2018年亚残会加上两站积分赛,她包揽了该级别的所有金牌。现在,她基本没有对手,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她年轻、不怯场,有速度,失误率低。虽然技术上还需要提高,但年轻人还是有时间去获得进步的。

  董炯还记得2010年亚残会,当时他带着18名运动员参赛,队员普遍年龄偏大。到了2014年,之前的大部分运动员都选择了退役。那一次他带着仅剩的5名年轻选手去比赛,虽然成绩不错,拿到3枚金牌,可是后备人才的短缺让他忧心忡忡。作为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的总教练,董炯多次在全国锦标赛的领队会上,向各省残联表达了要更多关注羽毛球项目的发展的诉求。

  当羽毛球进入了残奥会,残疾人参加羽毛球运动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像矮小组进入了残奥会项目,三四年前全国只有2名选手,现在加上女子运动员有20多人,重视程度比以前提高了许多。不过,运动员多了起来,但教练的水平却参差不齐。除了董炯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大部分都是残疾人运动员转成教练。董炯说:“对羽毛球技术,他们并不专业,不过他们的优势是选材眼光更加准确、独到。”

  董炯说,中国残疾男运动员的技术与印尼等队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印尼的残疾人选手在俱乐部可以和专业运动员训练、对抗,包括日本、马来西亚队,他们基本都是跟专业运动员一起练。目前,董炯只能靠自己俱乐部提供陪练、教练,来提高队员们的训练质量。另外,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以往总是赛前才集训两个月,训练周期过短,即使发现队员们技术上存在问题,也没有时间进行过大的改动,只能传授一些适用于临场发挥的技术,或者说是在经常失误的技术点上,着力进行调整。

  坐上轮椅亲自体会

  相比于普通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复杂。因为残疾人羽毛球项目很多,不同项目、不同人群,训练的内容难以相同。比如轮椅运动员,腿不能动,所以体能训练重点是上肢力量;单臂运动员没法推杠铃,只能更多以哑铃进行力量;即使可以练下肢的运动员,可能还会出现两脚不一样的情况,只能踩一些综合力量器。

  另外,在技术方面,像普通人很容易解决的半场杀球问题,放在轮椅选手身上恰恰相反。半场杀球是轮椅选手的“重灾区”,越是打比赛越会到半场处心虚。因为坐在轮椅上打球,没有起跳,谈不上在高点击球、杀球。

  为了解决技术难点,董炯经常自己坐到轮椅上,以便寻找更好的突破点。通过切身体会,他了解到了其中的不易,用站着的手感坐在轮椅上杀球,一定是出界。尤其是在网前打高球,无一例外。加上离网越近,在他的视线中球网就越高,球就越是杀不下来。反而在后场,因为有弧度助力,轮椅选手杀球更见成效。

  克服参赛重重困难

  因为人手有限,即使是总教练,董炯在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中不仅要负责训练,还要操心很多琐碎的事情。不过,与残疾运动员接触这么多年,他深感这些残疾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都是超人的,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强,不愿意麻烦人,所以在生活方面确实不需要他过多操心。

  对普通运动员而言,出外参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对残疾人羽毛球选手来说就是挑战。单就坐飞机来说,托运、登机的过程就需要足够强大的耐心。就像这次去土耳其和迪拜比赛,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一行有22名运动员,其中10人是轮椅运动员。从北京出发时,全队没有随行的生活助理,办理托运、安排轮椅运动员在专门的通道登机等事情,全靠几位教练和可以行动的队员。单是托运,除了必备的箱包,还有10名轮椅运动员的比赛轮椅和生活轮椅也要一并托运,好几车的手推车需要几个人来来回回跑好几趟。为此,他们必须提前很长时间到机场。

  抵达土耳其的机场后,不知何故,队员的生活轮椅没有及时出现,只能靠机场专用轮椅送他们下飞机。但是一共10个队员,机场没有足够轮椅,只得一趟一趟推到转乘点。当时,因为他们与普通人的出关路线不同,董炯赶忙带着翻译和教练协调解决。经过和工作人员的交涉,确认会将队员们送到转乘登机口,但董炯依旧放心不下,跟着教练一起等在那边。直到看着队员们一趟趟被送去登机口,他才折回正常的通道上飞机。

  虽然每次出行就像打仗一般,个中的辛苦没有经历过很难体会,但在董炯看来,这些与运动员们在旅途中遇到的诸多不便相比,真的是不算是什么。他说,这些轮椅运动员真的很叫人心疼,因为在飞机上行动不便,不少队员都会尽量少喝水以防不便。因为身体不便,他们宁愿让自己辛苦,也不想麻烦别人。

  教球,更教做人

  据董炯介绍,残疾人羽毛球人群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特奥会、聋奥会、残奥会培养运动员。虽然2010年广州亚残运的成绩很辉煌,但奖牌掩盖不了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老龄化”的尴尬。当时,球队最大的队员48岁,从那时候起,董炯就下决心要寻找适龄运动员保持队伍活力。

  2011年,董炯自己的俱乐部培养了十多个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当时那批孩子年龄小,董炯找来生活老师陪着他们,安排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状况不是很好,吃住行都是俱乐部承担。董炯尽己所能地培养他们,但过程是漫长又艰辛的,期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转眼,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很多人已经离开俱乐部,开始新的生活,现在只剩下5、6个孩子仍在俱乐部训练,其中一人还拿到了男子站立组全国冠军。

  在培养这些孩子的过程中,董炯不仅教他们打球,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感恩心。他说,这些孩子能够在较好的环境中生活和训练,离不开很多热心人的辛苦付出,孩子们要懂得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期待和国家羽毛球队互动

  今年8月,残疾人世锦赛将第一次和羽毛球世锦赛同时同地举行,只是不在同一比赛场馆。董炯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安排自己的队员与中国羽毛球队的教练、运动员进行一些互动接触。在他看来,这会对这些残疾人选手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董炯说,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平时也会关注中国羽毛球队的比赛,也有自己心仪的球星、偶像。虽然他们自己也拿过很多世界冠军,但估计见到自己心仪的冠军们,他们很可能会害羞不好意思。

  一直以来,董炯始终在呼吁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尤其是像他这样的专业运动员。他觉得,这些残疾人运动员都是自强不息、激荡人心的生命强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与关注,得到更多的认同与激励。同时,他们的自强自力对于普通的运动员也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因为这些年来,他就一直被自己身边的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时感动着,推动着。

  董炯说,每次看到残疾人运动员赢球后脸上那种既喜悦、又想哭的表情,就会触动自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因为他太清楚这些成绩背后的艰辛。在他看来,他们每天在球场上训练和比赛,就是在向自我的极限发起挑战,否则他们连训练都无法完成。像轮椅运动员要兼三项,打完比赛,胳膊根本抬不起来。他们不仅要单手挥拍打球,还要保持平衡,双手推轮椅,所以他们的球拍柄皮磨损率是最高的。比赛中,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二次起动”,本来往后一撤,结果发现球在前面,情急之下快速移动轮椅,轮子容易打滑空转。有时候,对这些队员来说,自信心上的打击经常是轮椅没推好,手上打起了水泡。

  渴望的目光让我无法放弃

  当初接触残疾人羽毛球运动时,董炯没有想过自己会一干就是十年。之所以坚持到现在,他说最主要的是队员们目光中对他的信任与渴望。尽管队员们不会过多表达,但是透过他们的眼神,董炯知道:自己坚持的动力就来自于他们,他要与这群人一起在羽毛球场上拼上他们的所有。

  每次比赛结束后,当一切戛然而止时,董炯总觉着缺了点什么,似乎总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但这个目标又不是单纯的一次残奥会、特奥会、或是聋奥会。所以,每一次比赛前的重新集结,董炯都会精力充沛地参与到训练中,和队员一起朝他们心中的方向前进。在他看来,自己个人的付出并不足够强大。“只有当你亲眼所见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练球的,你就会知道自己遇到的困难不是真的困难。”

  2020年东京残奥会,董炯将带着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首次踏上奥运会的征程。他相信,这将是一次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美好之旅。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