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十运会为什么破纪录少 成绩含水实力差距难以突破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2:25 竞报

  既然十运会是厉兵秣马奥运会的良机,就有必要用世界纪录来做个对比。15人21次超6项世界纪录,这是本届全运会的官方统计。在4年前的九运会上,24人35次超7项世界纪录,差距显而易见。在超世界纪录的成绩表上几乎全被女子举重包揽,只有上海的陈永强能以两环的优势将男子25米手枪速射60发589环的世界纪录改写,老将张山平了女子飞碟双向75靶的世界纪录。

  成绩含水 实力差距难以突破

  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郭建军总结时用了“亮点不亮”、“与国际相比实力还比较低”来评价十运会竞技水平的不足。

  拿田径和游泳两个实力项目来说,男子400米栏、男子铅球、男子50公里竞走三个项目中的4人超越了原有的全国纪录。对照世界纪录,孟岩的400米栏成绩落后世界纪2.41秒,就算是在亚洲,这个成绩也与阿尔·索马里在悉尼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相差1.66秒;而张奇刚刚刷新的男子铅球全国纪录也与世界纪录的差距有近3米之巨;虞朝鸿男子50公里竞走算是一鸣惊人,其成绩仅比世界纪录落后0.03秒。泳池中,陈祚超越的1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与霍根班德在四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有1.72秒之差;只有“女蛙王”罗雪娟将100米蛙泳游进了1分07秒,与世界纪录相差0.66秒。

  还是用对数字敏感的游泳来说,女子200米自由泳前两名的成绩,均超过了奥运会冠军的水平,100米自由泳前两名,均超过奥运亚军的成绩,另有5项的成绩可在雅典夺得奖牌。男子项目有6项冠军成绩可进入雅典奥运会前八,欧阳鲲鹏的100米仰泳54.09秒的成绩甚至可以获得雅典奥运会铜牌。

  但是,回顾中国军团在奥运会游泳项目上的表现,除了女子的个别项目之外,很难让人相信中国队会在如此多的项目上拥有这样雄厚的竞争力。正如副司长郭建军所说的:在全运会,激烈的竞争通常是在决赛中才会发生,而在奥运会,各国选手的强劲实力会让中国运动员从一开始就要全力以赴,没有调整和持续发挥高水平的余地。

  老将当道 新人难以飞跃

  在全运会上,年轻的黑马屈指可数,老队员充斥在各省的代表队当中。31岁的江苏选手崔文华在男子举重105公斤级比赛中以392.5公斤的总成绩蝉联四届全运会冠军,而他的这一成绩已经比巅峰时期下降了27.5公斤;而从游泳刷新的7项全国纪录和3项亚洲纪录来看,也没有一项是新人创造;缺少了外援,广东队的国手仍然难以战胜年过了三旬伤病缠身的

战神刘玉栋……

  也许在2005年,新人的实力还无法超越老将,但是在国际赛场上、在2008年,我们还能指望所有的老将都能为中国队奏国歌、升国旗吗?如今的老将也是经历了各种比赛锤炼之后成长起来的,大家都知道训练代替不了比赛,但是在金牌压力下却不敢起用后起之秀。要知道,全运会的锻炼价值同样是其他比赛所替代不了的,没有经过全国最大规模的综合运动会的比赛,新人的成长必定受到影响。老将的成绩已是过去,但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却在于新人的辈出。也许在全运会上新人的成绩同样也无法打破纪录,可趋势却应该是在上升,绝大多数“暮年”的老将却注定要走下坡路。

  急功近利 求量不求质

  “压力大。”这句话都不约而同的出自众队员、特别是名将、奥运冠军之口。论规模、轮成绩,

十运会都无法与奥运会相比肩,但是在十运会之前,却能反复听到如此的声音,以至于各代表团领导在繁多的会议上说得最多的莫过于:“给队员减压。”真能减压吗?恐怕成绩说明了一切,名将落马、成绩平平。

  从备战严如军事管理般的“封闭”,到战前高喊“减压”,只能透露出各省市对十运会的“极度重视”。地方利益在十运会上的争夺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为奥运练兵”的初衷。没有争金夺银的高压哪里来滴水不漏的封闭,没有上级的夺金指标哪里用得着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减压。

  如果说十运会是一次练兵的好机会,那么为什么在十运会的赛场上屡屡见闻弃权、故意犯规被罚出场的“趣闻”。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中,当观众为北京的张琳与浙江的吴鹏之争屏息之际,后者在鸣笛之前跃入水中、被罚出局多少让人大跌眼镜。出水之后,我们的摄影记者准确地捕捉到吴鹏低头窃笑。而他对包围而来的记者丢下一句:不要问我,这是队里的决定。于是我们只能将他的笑理解为自嘲。

  如果十运会真能锻炼新人,为什么有数据统计称:在

跆拳道111场的比赛中,有26场比赛因为“因伤弃权”而让对手尴尬地不战而胜?解放军的敬瑞为什么要放弃与奥运冠军陈中切磋的机会?也许对于运动员周围的人来说,好成绩和破纪录只是锦上添花的事,金牌对运动员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

  文/本报特派记者 余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