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第13届环青海湖进入休息日,赛程过半,也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比赛的精彩与美丽吧。
“7”到“9”的提升
在环青海湖的前十二年,每支参赛队伍都是派遣7人参赛,而本届环湖赛的参赛队伍,每队都由9人组成。从7人到9人,看上去改变不大,但却是质的提升与飞跃。
首先,9人组队的模式,与环法大赛相同,也对参赛队伍的实力、后勤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9个人和7个人上场完全不同,可能强队的影响还不大,但对于实力不太强的队伍来说,能凑足9个人参赛就是个考验。”中国恒翔队的李富玉告诉记者,一支优秀的职业公路自行车队伍,要包括冲刺选手、爬坡选手、耐力选手等等,才能在比赛中形成团队配合,而显然,在这一点上,中国车手的差距较大,目前只有青海天佑德队与中国恒翔队在冲刺和爬坡点上有些许亮点。而青海天佑德队与宁夏体彩·福克斯队都请来了外援车手才凑够参赛人数。
而队车则要增加至两台,才能保证9名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保障人员也都随之增加,可以说,本届环湖赛,不仅上场的参赛车手增加,参赛团队也更庞大,这些对组委会的办赛能力也带来了新考验。
与往届相比,本届环湖赛的参赛车手水平又有提高,此前在环湖赛上声名大噪的伊朗大不里士石化队以及代表RTS森地客的鲍里斯等人在本届环湖赛上并未有太好表现,目前也只有葛尔德取得了圆点衫。而乌克兰科尔斯队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队才是截至目前最大的赢家。这两支车队此前并未过多出现在中国自行车的赛场上,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队去年曾参加过环海南岛赛事,而乌克兰科尔斯队则是首次出现在中国车手面前,也令大家有点措手不及。中国车队的教练员也直言不讳:对手的表现比想象中的要高,尤其是科尔斯队,并没有过多准备。
邂逅人文美景
2014年的环湖赛,在路线上做了精心设计,呈现青藏高原、青海湖美景之际,也突出了中华母亲河深厚的文化底蕴,赛事从青海开始,途经甘肃、宁夏,横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穿越贺兰山脉,串联起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和黄河金岸,既是各国健儿奋力骑行、激情比拼、展示英姿的竞技之地,也是一次穿越悠久历史文化、拥抱神奇自然、体验民族风情的文化之旅。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环湖赛从夏都西宁出发,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三大结合部,拥有大通老爷山、塔尔寺等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的多巴国际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花儿之乡”大通市、“彩虹的故乡”互助县、中国原子城西海镇、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藏咽喉”美丽共和、天下黄河贵德清、热贡艺术之乡青海同仁、山水化隆、撒拉尔的家园循化、彩陶之乡临洮,随后赛事还将来到陇上江南甘肃天水、陇上旱码头甘肃平凉、塞上江南银川市、世界枸杞之都中卫市,最终在丝路山水名城兰州落幕。
“青海湖太漂亮了!”“赛道非常棒!”运动员在赛后总会给出这样的赞叹,当然,环湖赛以高海拔以及艰苦山路赛段而著称,路线的难度也让不少车手半途而废,截止第七赛段结束,第一赛段出场的182名车手只剩下136名车手。按照组委会的规定,取消参赛资格的车手组委会只负责24小时的休息。但每一赛段出发前,都有不少已经被淘汰的选手早早出发,他们宁愿自费,也想尝试一下环青海湖赛事的路线与挑战,当然,沿途的美景也是吸引他们留下的一大原因。
从赛事路线图也可以预见,环湖赛后半程的赛段同样美丽而精彩。
西部名片赛事
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自行车赛事,环湖赛所蕴含的挑战极限、勇于拼搏的高原体育精神和保护“三江源”、关爱母亲河的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推动自行车运动在西北地区发展之际,也提升了三省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赛事举办地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
而自第十届环湖赛开始,比赛从青海省走出,与甘肃、宁夏共同举办,不仅提高了三省(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开创了西北省际合作举办国际大赛的先河,为推动三省(区)多领域合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和铺垫,也为环湖赛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11年,环青海湖首次将比赛延伸至甘肃,但仅在兰州举办了绕圈赛与闭幕式。随后的两年,赛事延伸到了宁夏的中卫,在甘肃的赛事也扩大至张掖、武威、白银等地,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而今年更是将赛事转移到了天水、平凉甘南地区,将赛事辐射到更多的区域。
可以说,经过几年的打造,伴随着环湖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环湖赛已成为三省(区)各族群众共同的节日。据统计,三省(区)承办地90%以上的群众希望再次看到环湖赛,认可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每到环湖赛举办时,环湖赛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沿途群众更是身着节日盛装,翘首以盼比赛车队的到来。环湖赛很好地展示了沿途各民族良好的精神面貌、生活生产状态,极大地提升各民族的自豪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环湖赛已成为传递改革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正能量的重要窗口。
(甘肃临洮7月13日电)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