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腾宇
林丹再度休假,李宗伟高挂免战牌,少了这两位当今羽坛足够吸引眼球的巨星,今年的中国公开赛似乎未能提起太多人的兴趣,这一点,从比赛自始至终的冷清到新闻工作间里大量未被领取的记者证就可见一斑。但是,作为世界羽联5大顶级赛的最后一站,最后一年在上海举办的这届中国公开赛还是有众多一流高手参与,5个单项的对决依然不乏亮点。
专注于成长:男单决赛谌龙对阵王睁茗
除林丹、蔡赟外,谌龙是中国队第三个能够在记者的围追堵截中从容展示个性甚至脾气的球员。这一点从本次中国公开赛的赛后采访中即可看出。王睁茗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中谦和地感谢谌龙的帮助;而谌龙在前几天被问及“林丹复出的影响”时,连续反问记者“你怎么看”,随后拎包走人。
如无意外,谌龙至少能够达到陈金的高度,拿世锦赛冠军只是时间问题,奥运会则必须看机缘。所谓林李的意义,世界冠军的意义,对谌龙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长时间、无休止的比较让他厌烦,他的最强之处在于身心自律,淡然澄澈,目标清晰。他在不断蓄力,并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
至于王睁茗,则先要从与杜鹏宇、陈跃坤、高欢们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是。“天赋极高”往往和“自我要求不够高”连在一起,王睁茗的个性中有过多妥协因子,容易固步自封,需要一定的外力逼迫或是反复的自我提醒来推动。此次中国公开赛,他发狠击败杜鹏宇,是一个好的讯息。
具体到与谌龙的这场对决,王睁茗是有想法和努力的。他在出手变化、控制后场和逼迫谌龙多转体和跑动等方面都做了尝试,若是对一般选手,必能形成大量的消耗和杀伤,但谌龙的被动挣扎、防守判断、跑动能力和身体实在异乎常人。首局,王睁茗靠大量的停顿、更多的进攻选择和积极的拼抢拿下胜利,谌龙则以一种带有试验性的谨慎态度完成了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则极为相似,谌龙收起了慢速控制的伪装,主动加速寻找进攻机会;王睁茗则发现调动对谌龙的作用越来越小,最后发展到抢攻与强攻几乎无效,扑球良机也连续被谌龙当成钓鱼之饵悉数挡回。
简言之,谌龙在用林丹打李宗伟的方式对抗王睁茗,也就是所谓的首局审慎控制、次局加力冲散、三局对磨收尾的节奏。要做到“丢一局心不慌”,需要充足的自信和强大实力做铺垫,当下年轻选手只有谌龙做得到。
此外,日本新秀桃田贤斗、马来西亚的张维峰都挤进四强,一同展现了“身材不够、拼劲/技巧凑”的轻量级左手球员的风采。
男双,云天豪/陈伟强的意义
云天豪用他在中国公开赛上的表现告诉古健杰:体胖其实没啥问题,最可怕的是心宽了;陈伟强则用自己的表现告诉陈文宏:看看我,你就能记起自己在2006年至2007年间是什么样子了。
古健杰/陈文宏在法国公开赛、云天豪/陈伟强在中国公开赛都收获了亚军,但这两个亚军的份量和意义显然不同。球迷对“钻石”组合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已无须赘述:将天赋无度挥霍,显然比毫无保留地苦战落败更让人遗憾。云天豪/陈伟强在中国公开赛的表现则告诉球迷:天赋不足、不够炫目无需过分介怀,扎实稳妥,低调奋进,超越自己,终有所得。
云天豪/陈伟强在很多人眼中只是普通的年轻选手,硬软件虽比“钻石”差了一截,但胜在本分低调。半决赛击败蔡赟/柴飚,并没有让他们冲昏头脑。但是,决赛面对韩国新组合李龙大/柳延星,云天豪/陈伟强终究波动太大,稚嫩有余,面对李龙大/柳延星的压制找不到破解之法,这也客观地反映出他们实力厚度不足的现状。
蔡赟在败给云天豪/陈伟强后说了这么一段话:“虽然是第一次跟他们交手,但他们没什么特点,其实是很容易打的,只要把精力集中就好,输给他们,主要还是我们自己打得不好。”诚然,男双高水平选手对抗,第一要务是提升注意力与斗志,然后才具体到战术组织、前三拍争夺与攻守质量。云天豪和陈伟强的惊艳表现,正得益于他们更为专注的态度。
转回国羽男双的困局。中国公开赛后,风云与柴飚/洪炜在香港公开赛时恢复成原配对,近几站的“以老带新”浅尝辄止。柴飚的问题在于他比顶尖选手总是慢那么一点,糙那么一点;洪炜的问题在于他总希望比顶尖选手快一点、积极一点,取得先手,打自己最擅长的进攻,但这些冒进带来的纰漏也难以忽视。蔡赟和傅海峰把控节奏的能力无疑是顶级水准,但柴飚和洪炜的境界显然还没到这种高度。比赛气质、稳定度和应变力,非长久的磨练而不可得。至于邱子瀚/刘小龙,他们已经过了以双压和速度大杀四方的时候,是时候该琢磨一下如何更合理地掌控节奏了。
女单:李雪芮和王适娴携手共进
在参赛人数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国羽女单差点包揽四强,唯有王仪涵败于彭褆之手。而王适娴继法国公开赛之后再胜彭褆,攒了不少对阵进攻型选手的经验值,只是决赛面对李雪芮,王适娴应对强攻的手段在关键分阶段还是失效了。
决赛中,在丹麦公开赛便饱受虫咬病痛折磨的李雪芮竟撑得更久,而王适娴则用3站超级赛一冠、一亚、一四强的稳定发挥,收获了从谷底反弹的自信。
具体到对决,尽管饱受意外病痛的侵袭,尽管对面的对手是以跑动、拉吊和长回合为主导的古典打法,尽管体能已达极限,但李雪芮凭借进攻性打法的深厚基础以及更强的下压把握,仍然确保了胜果。
女双:难以阻挡的于洋/王晓理
若不是钟倩欣伤情反复,包宜鑫应该能够打得更稳当些。她不止一次地表达出“我的搭档换来换去,积分少排名低,老碰上种子选手,输球概率大,自信心受影响”的困惑。但这种不确定的配搭状况,更凸显了包宜鑫个人能力和适应性之强悍。更何况,她与钟倩欣在本次中国公开赛上面对的不仅是当甲农/库查拉、彼德森/卡米拉,还有决赛中的于洋/王晓理。
决赛中,包宜鑫/钟倩欣开局以男双的方式对于洋/王晓理展开硬质冲击,她们在首局前半段的速度之快、上手进攻连贯之果决,让人有“这真是女双比赛么”的感叹。然而于洋/王晓理之于中国女双,大致相当于蔡赟/傅海峰之于中国男双的高度,她们用行动展示了“稳守后抓队形、轮转疏漏反击”打法的重要意义。在狂攻被遏制之后,包/钟二人几无还手之力。
于洋扎实的攻封控技术已然用到烂熟,甚至在比赛中用起了双脚起跳杀球。于洋的双脚起跳不仅如男子般标准有力,而且自然得就像技术组合中的一部分。加之王晓理日趋稳定,于洋和王晓理一如升级版的葛菲/顾俊,阻止她们的除了伤病、队友超常发挥或千年一见的奇葩赛制,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