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记者 许蓓 本报沈阳8月31日电
9月是沈阳一年当中天气最好的时节,整日蓝天白云、秋风送爽,与今年5月时全市仍布满工地的状况不同,现在的沈阳借全运会之机兴建的众多基础设施已经完工。这座老牌重工业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形象,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商业化、创意先行的城市。今早笔者从全运村出发前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全运会击剑比赛场馆采访,恰好是沈阳众多高校的开学日,沈航正在忙碌地迎接新生,校内的击剑赛场反倒被寂寞地晾在一边,校内来回巡逻的警察主要工作是指挥交通,帮助新生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报到处去,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十二运“避免扰民”的原则落实得有多好。
本届全运会,辽宁人没有大兴土木建设新场馆,全运村与上一届山东全运会一样,利用了一个新建成的楼盘让记者和运动员们入住,全运会后正常销售。笔者在乘坐出租车时与张姓司机聊天,老张恰好就是全运村所在地莫子山村原住民,老张说起全运村就一脸笑容,因为他的回迁房就在这个大型新式楼盘内,“我们的回迁房跟商品房的区别是没有精装修,但你知道浑南新区以后会发展得多好,这可是一块宝地。”老张说。他没有抱怨征地不公、基建扰民、全运费钱,这是辽宁大多数本地人的真实想法,与外界各种负面的猜测不同,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全运会带来的实惠。
从奥运会到亚运会,再到全运会,这类大型赛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好处可不光是知名度的提升、或者让本地市民有机会跟明星运动员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借赛会之机,地方政府可以集中考虑城市基础建设的规划,并付诸现实。外地媒体来到沈阳之后大多有抱怨,因为本届全运会对记者们来说可是一趟苦差:全运村距离场馆路途遥远、媒体食堂饭菜简朴、采访条件安排并不便利,甚至在主新闻中心只有网线而没有无线网络,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不是一座属于我们的城市,我们更希望看见的是它越变越好,而不是为了招待一拨只在这里短暂停留的外地人,而让本地居民委曲求全。
今天笔者在采访的路上多次被本地人问道:你觉得我们沈阳怎么样?我的答案是:这里很好,城市很漂亮,天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