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董思韵
当上海男排[微博]的队长沈琼[微博]在辽宁省朝阳体育馆内扣出他在全运会上的最后一球时,这位已经32岁的老将几近虚脱。此时在他身边站着的队友是同样已经超过30岁的王之腾[微博]、方颖超[微博]、崔晓栋[微博]等老将。在这一届全运会结束之后,这些老将就将告别心爱的排球赛场,可是就在全运会决赛这场谢幕大战上,他们遗憾地以2:3的比分输给了最后的冠军北京男排。就在这场令人遗憾的比赛结束几天之后,沈琼接受了早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谈起了自己的经历以及上海男排的过往。(以下是沈琼接受采访时的实录。)
记者:这一次遗憾地与冠军擦肩而过,作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你觉得遗憾吗?
沈琼:大家都在说,我们这一次退役的句号画得不完整。这两天也一直有很多人在和我联系,鼓励我,说这一次能够拿到亚军非常不容易。其实,这一届的比赛,我们这支队伍在其他省市的球队面前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我们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30岁,老将带得多也证明了我们这边有些青黄不接的情况。对我们来说,这一届的落幕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也许,球迷们再也无法看到我在场上飞扬的样子,也看不到霸气的怒吼了。
记者:那么这场比赛结束之后,你的心态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沈琼:对我来说,现在是彻底地解放了,压力全都释放了。不过感觉心里一下子空荡荡了。联赛结束之后说是退役,但还是有一个全运会,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全运会上拿好成绩。全运会8强赛、4强赛、决赛一步一步虽然都很艰难,但我们都挺过来了。全运会本来就高手如林,能进入4强已经不是易事,而且比赛压力真的很大。在比赛期间,我们吃不好,睡不好,这些辛苦别的人根本体会不到。甚至我们的家人也不理解其中的艰辛,他们会在球场边上为我们加油,但只有站到球场中央你才能理解我们承受的到底是怎样的紧张和压力。现在,这种感觉不会再有了。所以,感觉一下子空荡荡下来。现在,我已经不再想去回想这段经历,毕竟我心里想的是冠军,最终还是没能达到我的心理目标。
记者:现在你感觉心态解放了,那对于未来有没有什么规划和想法?
沈琼:目前还没有定好到底退役之后干什么,现在我有两周的假期,就趁着这段时间我彻底放空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去做一个规划。过了这么多年的球员生涯,终于有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候了。当然,在上海队担任教练的职务这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一切都还不确定,要等上层的领导的决定,我自己暂时也还没有明确的打算。
记者:作为球员,你可以说是上海王朝的创造者,但这么多年来上海队一直是老将打江山,会不会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存在?
沈琼:其实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都是有新人在补充的,但对于上海队来说,我们拿过联赛九冠王,前两届全运会我们都拿了冠军,这一届要是也拿了冠军就是三连冠了。我们当靶子当了整整10年,所有人都在研究我们的战术和技术特点。同时我们又名声在外,前几年我们赢球根本不是新闻,输了球大家都会来关注。就在背负了巨大比赛压力的情况下,贸然使用年轻球员显然太冒险了。所以大家好像一提起上海队,就是我们这批老将。
记者:但青少年培养上不论是上海亦或是全国,都处于低潮期。
沈琼:除了年轻球员缺乏经验和锻炼以外,现在从事排球的青年人越来越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当年8岁开始打排球的时候,是被静安区体校挑中的。当时整个静安区和我一批的孩子大概是100多人吧,而且大概每个区都和静安区的情况差不多。最后从100多人当中挑中了十四五个孩子,组成一个区的队伍。那么现在呢?全市上下初高中每个年级加起来,坚持排球训练的人数大概也就200人。这个数字和我们当年不能比,和现在的篮球、足球等项目都是不能比的。
记者:会造成这样的现状与排球联赛也有很大的关系。
沈琼:排球人口萎缩,和排球大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和排球联赛不够职业化等等有一定的关系。排球联赛职业化的程度与其他大球项目进行比较的话,的确存在着差距。这不仅是我们国内联赛的问题,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排球联赛开展的情况也不如篮球等。
记者:那么在你看来,联赛想要进步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沈琼:引入外援就是第一步吧。外援的到来给联赛的确带来了很多亮点,就像今年联赛中的北京队,他们引入外援之后战斗力一下子得到了加强,而且让国内球员的心态调整也上了一个档次。以前我们遇到他们这样的队伍,很容易将他们冲垮,但现在却不行,这就是外援引入之后给他们信心和气势上带来了好处,虽然外援不能参加全运会,但精气神却留下了。外援的到来提高了联赛的激烈程度,他们也是联赛中的亮点,如果按照步骤逐步去提升和打造联赛,我相信家长们也能看到孩子打排球的前途,也会愿意把孩子送来打球。这样教练的选择面就大了许多,能有效改善青黄不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