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世锦赛大国俄罗斯显小气 记者喝水也要自己买

2013年08月16日10:43  南方都市报

  田径世锦赛是莫斯科继1980年奥运会后这20年来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国际体育大赛,现今的俄罗斯显然已不可能像当年的前苏联那样可以倾一国之力去为某个体育赛事服务,但昔日大国固有的骄傲和尊严又为俄罗斯人烙上无法磨灭的印记,加上对体育本身的热爱使得世锦赛成了一窥这个民族的窗口。

  A 迷失在卢日尼基

  世锦赛主会场卢日尼基是一座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体育场,原名叫列宁体育场,1980年举办夏季奥运会时,可以容纳超10万观众的卢日尼基是那个时代世界 上最大的体育中心,如今经过一次翻修并改了名,它依然可以容纳近8万人。2008年欧足联冠军杯决赛曼联[微博][微博]便是在这里点球击败切尔西[微博][微博],如今这座冠军杯的复制 品便被摆在世锦赛副新闻中心西门外的大堂里,旁边的展柜中还有中央陆军足球俱乐部的各种纪念品。

  为了这次世锦赛,卢日尼基做了不少 硬件上的改动,最突出的便是把场地中央的假草全都换成了真草,在几个主要出入口添上了英文标识——— 即便是这样,记者也是费了好几天才摸清这座体育中心 里几个活动场所的大概线路。一是因为卢日尼基太大,二是所有之前听说的有关俄罗斯人不屑于学英文的传闻都是真的。

  在莫斯科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快餐店,都不会有英文说明,也非常难找出会讲英文的人,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全球连锁的美国品牌,到了俄罗斯全都不打英文招牌了,从店名到菜单一 律俄语伺候。这次世锦赛组委会找来的志愿者理论上是要求会英文的,实际上不少人都只会很简单的几组词汇,至于外围安保人员和商铺摊贩更是完全听不懂也不会 说,而俄罗斯人天生冷漠的气质又常常让人误会自己如果走错了某个禁地会被保安随时按倒在地。

  担心迷失的不只是外国记者,也包括外国运动员,事实上前天中国女子撑杆跳选手李玲就在决赛结束后找不到正确路线离场了,在看台上绕了一圈差点误入观众席,好不容易才走了回来。

  B 节俭办赛背后的捉襟见肘

  为了办好这次世锦赛,莫斯科方面早在申办时就承诺过不少改善措施,比赛进行到目前也还算是井井有条,但也许是节俭办赛,又也许是没有招揽到太多本地赞助商,组委会在接待方面显得有点“小气”。

  按 照之前的说法,莫斯科市会效仿北京和伦敦举办奥运会那样为了世锦赛专门开辟一条专道,供官方车辆行驶,以避开无时无刻不在堵车的本地交通。结果是不要说专 道,当中国队抵达时连机场过关都没有专人指引,不得不体验了一把以效率慢而闻名的俄罗斯海关,足足花了快2个小时才出机场。而按照惯例,运动员下榻酒店会 由组委会免费安排,莫斯科方面也给中国队指定了一家,但条件设施相当差,房间里的插头、水龙头等都破旧不堪,同时酒店还不时会有一些廉价旅行团入住,难免 影响休息。不过中国队对队员的要求本来就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要学会自己适应,而有些国家队就干脆没有选择官方指定宾馆,全都自己掏钱另找地方,比如牙 买加队为了照顾好博尔特[微博]这样的大牌就搬去了莫斯科最豪华的一家超五星酒店。

  世锦赛开始后组委会也依然在贯彻“节俭办赛”的理念,无 论是对运动员还是对记者,他们只提供少量纯净水,没有饮料也没有小食,运动员还有瓶装水可以拿,招待记者则只在硕大的新闻中心里放了两台饮水机,可乐等饮 料要自己掏钱买,一瓶250毫升的可乐价格约2美元,和外面超市价格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莫斯科近年来一直被评为世界上物价水平最高的城市,但一位 给官方班车开车的司机告诉记者,这里人均收入每月大约3000美元,而中心城区房价大概6000美元,听上去2美元的可乐好像也就没那么贵了。

  C 政治因素偶尔添添乱

  由 于今年是世锦赛30岁生日,国际田联邀请了一系列昔日田坛名宿来莫斯科出席各种纪念活动,之前公布的名单中就包括前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者、瑞典美女卡杰萨· 贝格奎斯特,然而这两天随着世锦赛渐进尾声,卡杰萨也没露面,据悉由于俄罗斯今年6月通过了反同性恋法案,作为双性恋,卡杰萨很有可能因此拒绝出席活动。

  事 实上本届世锦赛开始前,国际田联和国际奥委会[微博]就针对俄罗斯的“反同法案”发表过抗议声明,这几天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也不断有记者问起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有 关这一法案的问题,为此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都公开呼吁过俄罗斯当局平等对待所有运动员,并尽快给出所谓反同性恋的具体解释。然而普京总统虽然亲自出席了 开幕式,并且与迪亚克和罗格都会过面,至今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当局愿意就此作出回应。以致于不少同性恋团体计划要在明年索契冬奥会上游行示威,而个 别同性恋运动员则可能缺席比赛。

  提到普京出席世锦赛开幕式,其实是早在人们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这位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男人”在开 幕式后给其他民众添了好大麻烦,为了保证他的车队安全离开,开幕式一结束体育场周围的道路却全部实施戒严,包括媒体班车、工作人员班车等统统取消,所有人 不得不在深夜12点还要飞奔数十分钟去赶末班地铁。

  D 爱体育不一定爱追星

  和前苏联时 期相比,俄罗斯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的体育强国,但民众对于体育的喜爱仍然反映在了世锦赛上。一般来说只要到了下午,卢日尼基中心就会开始人气渐旺,不少观 众表示他们并不是冲着某个比赛或明星而来,只是想感受一下世锦赛的气氛,所以有时最热闹的地方并非是赛场,而是场外的“粉丝区”。

  这 次世锦赛的“粉丝区”除了照例有各家赞助商的店铺外,最特别之处是安排了几个主要田径项目的直接体验活动,主办方在场外搭建了一条25米的四人跑道,材质 模仿世锦赛真实跑道,安排专人发枪计时,粉丝们可以互相PK,再对照记录板上博尔特、弗雷泽等男女短跑明星的成绩看看差距有多大。此外主办方还提供实物版 的标枪、链球、铁饼等器材,供粉丝们练练手,最受欢迎的是两根男女撑杆跳运动员所用的实物杆,大家可以自由试用,要知道这样的杆一般价格都要6000到 8000人民币,目前在国内即便是专业运动队里拥有量也不多。

  而比较特别的是,“粉丝区”里还有一块俄罗斯民间体育运动体验区,这 些运动就包括伐木、钉钉子、沙包互博、打弹弓等更像是劳动和游戏的项目,以伐木为例,如果你能用锯子顺利锯下一块木头,那就可以把这块“劳动成果”带回 家,根据记者亲身体验,这个看似简单的运动实际操作起来相当累。

  至于世锦赛本身,俄罗斯选手每一次亮相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都自然会 得到主场观众的掌声,但真正称得上本土巨星的也只有伊辛巴耶娃[微博],目前卢日尼基唯一一次几乎满座就是在女子撑杆跳决赛之夜,不过观众们的热情也就仅此而已, 并没有出现过中国粉丝当年追刘翔时的各种疯狂壮举。连因为拿下男子跨栏铜牌而被外媒封为田径新偶像的沙巴诺夫都承认,田径选手在俄罗斯影响力十分有限, “我们这儿的人并不是特别喜欢田径,所以我可能称不上什么大明星,”沙巴诺夫说,“我也好想体验一下做偶像的感觉,但说实话,我现在真的还没感受到。”

  专题采写:南都特派记者 汪雅云 发自莫斯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