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夺冠女子水球已有先例 为避影响多用物理方式

2013年08月03日07:09  北京青年报

  中国游泳运动员赵菁[微博]在生理期的情况下获得游泳世锦赛女子50米仰泳冠军,非常不容易。而如何在比赛前应对运动员的生理问题,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尽量调整好状态,则是运动队科研人员一直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

  中国游泳队的科研团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如果运动员在比赛前处于生理期,有时是采用药物干扰的方式,让运动员的生理期提前或延后,以错开比赛时间。而有时则是不采取任何措施,这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生理期的天数决定。“我们根据不同的比赛以及个人的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科研人员说,“但尽量少采用药物干扰。”据透露,这次在女子200米蝶泳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刘子歌,是通过药物干预推迟了生理期,而赵菁则是没有采取任何药物干预的措施。科研人员透露,虽然赵菁在比赛期间正处于生理期,但对她个人影响不算很大,因而队伍里对她在赛前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中国游泳运动员在生理期的第2天或第3天夺金的例子不止一个。”

  实际上,除了游泳队外,在很多体育项目中,都会遇到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生理期的问题。比如,曾经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女子水球队,她们的科研团队就是通过物理方式来应对队员的问题。该队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生理期对于运动员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大多数采取的是物理方式。”

  而在中国体操队,则往往采取的是通过药物干预的方式来帮助运动员减少生理期的影响。中国体操队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药物干预并非都是效果明显的,我们有一些队员受生理期影响比较大,通过用药物干预帮助她们大概持续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但作用并没有预期的好,就暂停使用这种方式。这主要还是因人而异。”

  文/本报记者 宋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