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巴塞罗那世锦赛的中国女子水球队,昨天在1/8决赛中以10比11惜败于奥运冠军荷兰队,无缘八强,未能续写上届世锦赛闯入决赛的辉煌。但作为国内竞技体育的一个绝对冷门项目,中国女子水球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国际赛场树立了强队的地位,而姑娘们背后付出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知晓?
建队初期连服装都是借的
在国际女子水球的格局中,近几届世锦赛和奥运会,没有一支球队能够在巅峰位置屹立不倒,冠军变来变去,这也体现了各队实力很接近。在上个月于北京进行的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中,中国队虽然夺冠,但游泳中心水球花游部官员赵琪就对记者分析说,拿到第一并不等于就是世界最佳了,女子水球比赛偶然性很大,一不留神就会连输几场。世锦赛的结果也验证了这句话。
中国女子水球队的历史只有八九年时间,最初女水的状况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且不说因几乎没有人玩儿这个项目造成选材困难,就说球队装备等基本的物质基础都很难保证。主管水球项目的游泳中心官员雷鸣把自己的所有关系都用上,帮助水球队找赞助,到其他运动队中找队员,碰了多少钉子已经数不清了。当时姑娘们的一些装备、服装就是从游泳中心其他队伍中借来或是人家淘汰的,就是“从零起步”。幸好后来天津体育局在队伍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国家队与天津队达成共建协议,目前这支中国女水的后勤才有了保障。
训练艰苦程度不逊游泳、跳水
昨天比赛结束后,中国队主力队员马欢欢、孙玉君[微博]、宋冬伦[微博]等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咆哮了一整场的俄罗斯籍主帅克雷门诺夫也是一时无语,只执教了几个月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否继续带领中国姑娘们征战。
对于马欢欢这样的队员来说,没有取得期待中的战绩确有“苍天负我”的感觉。要说训练中的艰苦,女水姑娘们绝不逊于游泳中心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在克雷门诺夫之前的西班牙教练胡安的绰号就是“魔鬼”,其制定的训练计划之恐怖让常人难以想象。马欢欢告诉记者,水球比赛运动员不得接触游泳池底和池壁,一场比赛下来每名运动员平均要游两公里以上,为了达到这个体能水平,无论胡安还是克雷门诺夫,每天会安排4000米的体能训练。胡安会把4000米分成连续20组200米,要求队员每组在3分钟内完成,游速快的队员一般200米的成绩在2分20秒,之后可以休息40秒,游速慢的在2分40秒,只能休息20秒,3分钟一到必须进行下一组练习。“我做梦都是游20组200米,游啊游,梦醒了,翻身起床就接着练,等着我的还是20组200米。”马欢欢说,“每天6个小时泡在水里,腰上绑着铅块踩水加游泳,陆上还要补做75公斤的卧推练习。通常两个小时力量结束后,衣服可以几次拧出水来。”
全国300人训练 顽强生存已不易
女子水球在国内发展的状况是这样的:8支专业队的运动员数量几乎就是全国的水球人口总和,仅有不到300人,成绩却经常跻身世界大赛前列,在2011年上海世锦赛曾获得亚军,连续两届奥运会第5名,2013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冠军。这个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时间不长,进入全运会时间更短,在中国既无群众基础,更乏人问津。这样的一个小众项目,在无人喝彩的大环境中顽强生存着,并且一步步实现着自我突破,水球姑娘们有理由赢得国人的尊敬。
本报巴塞罗那专电特派记者 刘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