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排聚力后备培养 整体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

2013年07月10日09:59  中国体育报

中国沙排聚力后备培养整体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

  上个周末,薛晨和张希在波兰旧克罗奇采给人们带来了惊喜,打破了欧美选手对沙排世界冠军的垄断。中国沙排在近两个奥运周期中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一原本被欧美垄断的项目中,中国沙排尤其是女子沙排通过在北京奥运会、沙排世锦赛上摘金夺银以及屡屡在大满贯和世界巡回赛场上夺得冠军,从而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为何中国沙排能够取得这一明显的进步?原因之一在于积极地“走出去”。从2005年开始,总局排管中心坚持每年让中国沙排队在冬、春训期间前往美国拉练。在国外拉练期间,中国沙排选手有机会与世界一流好手同场训练、比赛,中国沙排教练员也有机会向世界高水平同行学习经验和理念。坚持不懈的走出去让中国沙排避免了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得以与沙排世界潮流同步发展。原因之二在于中国沙排队在每个全运会年实行国家队与地方队共建的发展策略。与地方队共建,拆开原有的国家队组合,看似减少了国手之间的配对时间,却给了国家队教练员充裕的考察队员、考验新人的机会。与此同时,让全国更多优秀沙排选手和教练员充分利用国家队的训练资源进行训练、备战,地方利益得到保障,自然能够激励各单位提高挖掘、培养沙排年轻后备人才的力度,让中国沙排的后备人才规模得以逐步扩大。

  虽然薛晨和张希的这枚世锦赛金牌是对中国沙排人多年默默前行的最好褒奖,但中国沙排的整体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

  在近年来的世界大赛中,中国沙排往往只有男、女各一对组合能够在正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诸多年轻组合在资格赛或正赛一、二轮便被淘汰。此次世锦赛,中国仅派出薛晨/张希一对选手。回顾中国沙排高速发展的2005年至2008年间,中国女沙田佳/王洁和薛晨/张希两对选手均具备在世界大赛中争金夺银的实力。正是由于两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组合在训练中能够互为对立面,最终实现了中国女沙的整体超越。而目前中国男、女沙梯队选手的整体实力与一线选手相比差距较大,很难有多对选手在世界赛场上齐头并进。如何不让“一哥”、“一姐”们孤军奋战,是中国沙排队在这一奥运周期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此外,中国沙排后备人才规模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并逐步扩大,然而整体规模的体量还不够大。尤其在一些沙排运动开展广泛的省市地区,同时也是拥有排球运动传统的地方,沙排队在选材方面还存在与室内排球“抢人” 的现象。正如中国女沙主帅缪志红坦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沙排工作者们需要自己培养人才。而如何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并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人才流失,也是中国沙排人应思考的问题。

  无论怎样,在世锦赛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是中国沙滩排球在北京奥运会夺得银、铜牌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希望这枚宝贵的世锦赛金牌能够给予中国沙排队和全国沙排工作者以激励,让中国沙排能够乘此东风,实现又一个新跨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