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71名奥运选手出同一大学 让宅男运动得这么办

2013年05月27日06:19  今日早报

  □本报记者 汪旻

  风卷残云,这是“90后”浙江姑娘郑忱对于自己如今吃饭速度的形容,而这个“好习惯”的养成,还得感谢过去一年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留学时学校独特的体育理念熏陶。

  说来话长,深入骨髓的体育基因,独特另类的体育理念,拉夫堡这座英国体育的“后花园”正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体育同样可以改变人生。

  而对于那些曾经或现在正在与拉夫堡大学发生着关系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这个英国体育的地标建筑和灵魂安放之所,已经在他们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用体育的方式悄悄改变着他们的人生。

  培养71名伦敦奥运会选手

  体育设施比教学楼还多

  记者在去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曾拜访过拉夫堡,其实当地人更愿意把这座位于英格兰[微博]中部的小镇称为“拉村”,而拉夫堡大学正是整个“拉村”最大的招牌。

  但凡是大学,总要用学术排名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点上,拉夫堡有足够的底气。在英国大学的排行榜当中,除了牛津和剑桥这样的超级大牌,拉夫堡绝对算是佼佼者。

  唯一让人有些惊讶的是,这所占地达到437英亩的综合性大学,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并不是它的理工科和传媒研究,而是体育方面的成就。

  翻看拉夫堡大学的校友录,记者发现,从前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到橄榄球选手伍德沃德,再到长跑名将拉德克里夫,这些英国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都出自这所大学。

  “明星效应”之后,紧接着是“数量攻势”。去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代表团中有71名选手在拉夫堡大学念书,他们或是从这里毕业,或者一直在这里训练。而学校的体育设施更是连接成片,从常规的足球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到新奇的橄榄球场、曲棍球场和板球场,实在让你数不胜数。还有不少英国的运动管理机构,把办公地址设在了拉夫堡大学内,比如英国的ECB国家板球中心和LTA网球学院等。记者在拉夫堡大学转了一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拉夫堡大学的体育设施比教学楼还多。

  与此同时,拉夫堡大学在体育科研领域的成就在英国乃至欧洲也处于领先地位。学校设有专门的体育科研学院和体育公园,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始的三届世界杯用球都在这里经过风洞测试。拉夫堡大学还是全英国提供体育奖学金数量最多的教育机构。

  更牛的是,2015年拉夫堡大学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区开设新校区。据校方透露,新校区坐落于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其前身正是奥运会期间的新闻中心,将斥资800万英镑,占地7000平方米。

  经过73年的沉淀,体育已经成为了拉夫堡大学最为鲜明的基因。

  普通大学的另类体育理念

  让宅男宅女爱上了运动

  其实,拉夫堡并没有许多的“秘密”,它只是一所普通的大学。但独特另类的体育理念,却让它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杭寅,一个地道的上海男人,是去年底刚刚成立的英国拉夫堡大学中国校友会秘书长。作为中长跑项目的国家二级运动员,4年前,他却选择了来拉夫堡就读银行与金融专业的研究生。

  记者询问他想法的转变,杭寅的问答很现实:“虽然从小就有体育情结,但当时觉得体育不是一辈子可以从事的行业,所以打算‘弃体从商’。”

  但仅仅过了几个月,杭寅的想法又被颠覆了。促使他做出改变的,是一个运动能力并不出众的英国室友。

  杭寅至今和记者聊起这个室友都会感叹:这真是个奇葩。“我的这个英国室友是个40岁的数学系博士,看起来很瘦弱,不过特别享受运动带给他的快乐,每周都会利用假期出去徒步旅行,回来时往往全身都脏了,但这家伙却乐在其中,早已把体育融入了生活。”

  与杭寅有着同样感受的,是西安姑娘陈雨佳。2004年初到拉夫堡大学的那一刻,陈雨佳坦言从来就没想过会与体育搭上任何关系,因为这个“宅女”就是冲着拉夫堡大学的传媒专业来的。

  此后整整5年,体育却成为了陈雨佳回避不了的话题,“学校的校园网上都是介绍体育培训的相关内容,液晶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学校体育系专门制作的广告,就连上厕所都会瞄到比赛的宣传海报。”

  “记得有一年拉夫堡大学的英式橄榄球队和英国青年队在我们学校比赛,居然还要买门票。那天,整个寝室的人都去了,现场坐满了人,学校的电视台还对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那种场面让我彻底‘沦陷’,变成了一个‘伪球迷’。”

  拉夫堡大学完善的体育设施,也让陈雨佳有了运动一把的冲动,“看到周围的朋友都在运动,自己不出点汗,好像有点对不起这么好的运动设施。我们的游泳馆可是提供给英国游泳队训练的,那待遇,就像在‘水立方’游泳一样。”

  学会信任与合作

  用体育改变人生

  “现在的拉夫堡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我们已经成了国家体育设施构架中的一部分,就像温布利球场和温布尔登网球场一样。”拉夫堡大学体育主管克里斯·厄尔自豪地说道。

  在厄尔看来,拉夫堡就是这么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它把体育作为立校之本,同样尝试着以它独特的体育精神,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

  正在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专业就读的中国留学生郑忱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学校的“段子”,由于学生们上课的教学楼离学校食堂很远,食堂开放时间又有限,一下课,大家只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食堂,以免错过饭点,万一走得慢,“就会多一种死法——饿死。”

  虽然有同学向学校建议,能否将午饭时间延长,但学校一直不同意。于是,学生们私下达成共识,那就是拉夫堡大学体育好是有原因的,因为学校连吃饭时间都想着锻炼学生。

  当然,这只是流传于学生中的玩笑话。拉夫堡的体育精神对于杭寅的影响显然更大。看着室友如此沉醉于体育,杭寅当时也疯狂了一回,和这位哥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在英国环岛旅行:“每次我都能拉开他很长一段距离,但他似乎从来都不介意落后,永远是笑着在骑行,那一刻,我开始明白,在运动中享受乐趣远比获得成绩重要。”

  在拉夫堡的学习经历更让他学会信任和合作。“以前在学校踢足球和玩篮球,队员来自世界各地,而且大部分不是体育专业,大家对于胜负从来看得很淡,对队友完全信任,相互合作,这才是得到运动快乐的源泉。”

  如今,这种体育精神依然影响着杭寅,他一个人在北京创业,致力于体育产业人才的培训,同时热衷于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希望与拉夫堡大学合作,让更多中国的退役运动员能去那里学习。

  “拉夫堡的留学生活让我认识到了体育的另一面,它同样可以改变人生,而我正在努力着。”杭寅说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