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朱俊[微博]
昨日,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华东蹦床交流协作比赛降下了帷幕,上海男女蹦床队分获团体冠军,不过由于全运会在即、各队均雪藏了国手,所以这个成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蹦床比赛有着很大的偶然性,正常来说,在全国十三四支队伍里,我们女队基本上处于第三名的水平,福建和广东依然是最强大的;男队差不多在四五名的样子,福建和山西比较突出一些,江苏、山东、我们和其他几支队伍的实力都很接近。”上海蹦床队领队马骏介绍道,“就全运会来说,我们争取团体赛冲击两块奖牌,个人赛冲击一枚奖牌,这个重任基本上就落在国手高磊的肩上了,争取让奖牌的颜色更好看一些吧。”
上海蹦床队的训练场地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边正比赛,一旁时不时就会传来阵阵伴随着怒吼的刀枪棍棒声。蹦床队原本是在二楼训练的,后来由于蹦床规格改动,运动员在离地1.27米的蹦床上训练时,离地高度从以往的8米激增至9、10米之间,已经十分接近二楼的天花板,存在不小的危险,于是经过体职院的协调,蹦床队的训练场所搬到了楼下的武术馆。一道帷幕,将这个训练馆一分为二,蹦床队的队员们早已习惯了武术队在隔壁场地上练习时发出的阵阵吼声。“不过人家外地来比赛的运动员可真是不习惯,心理素质上这一关还没过。”一名教练半开玩笑道。
比赛场地里还有一位黑人外教,他是体职院从美国请来的专业体能教练,负责很多运动队的训练,蹦床队员每周也有两次跟着他练,他来观摩比赛是为了做一些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蹦床运动员的特性以及哪些肌肉群需要进一步强化。据悉,区少体差不多都有十多个孩子在从事蹦床这项运动,一旦这些孩子过了十岁,其中的佼佼者就会被挑选进入体工队,在这里和一线队员一起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我国自1998年才开始开展蹦床运动,早年很多运动员都来自体操队,后来随着这项运动的深入发展才逐渐意识到,体操运动员的形体条件并不完全适合运动员身材相对细长的蹦床运动(如今的标准基本上为男子1米7,女子1米6至1米65之间),于是培养了一大批从小就从蹦床上练起的专业运动员。而第一批蹦床运动员中,绝大部分都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很多转行做了教练。但是对于国内蹦床教练领域而言,依旧缺少足够的人才,马骏表示:“最初我们在技术上比较有优势,但是现在的趋势是贴近国际上追求高难度的标准,所以高水平的教练还是比较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