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人生扬帆新航程 希望正能量激发人性之善

2013年04月07日12:38  中国体育报
杨扬杨扬

  她曾经坚韧不拔,驰骋冰场,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金牌;她现在端庄干练,身兼数职,全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微博]委员,她说这些头衔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杨扬[微博]既是意外,也是激励。刚刚做了妈妈、从上海到北京参加会议的杨扬在美丽端庄的同时,又增添了成熟干练,思路更加敏捷缜密,言谈更加犀利清晰。会议期间,杨扬挤出时间,与记者畅谈了近两年的心路历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关于人大代表:说动温总理上一节体育课 第二个五年我会更加努力

  再次端坐在代表的位置上,杨扬已不再心怀忐忑,经过五年的磨炼,杨扬更淡定、更从容,进一步感到肩上担负的责任。过去的五年,对杨扬既漫长,又短暂;既满心欣喜,又充满挑战。回想2007年初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那种兴奋、惊喜的复杂心情似乎就在昨天。“兴奋之后,问题随之而来——人大代表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做?”那时的杨扬退役不久,正在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工作,部里的领导在为她高兴的同时,给她大致讲解了人大代表的职责,还在建议和议案方面帮她做了准备。可是杨扬依旧忐忑,担心无法胜任。

  五年过去,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岗位上,杨扬认为自己进步很大——第一,每年参加人代会,身处其中,受到熏陶,深感责任重大,不敢不努力履职;第二,2010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她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受到锻炼,逐渐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身份相互正向影响,受益颇大。

  在杨扬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她促成的一件事不仅让她永远铭记,也成为全国人民的集体记忆——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到吉林团参加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杨扬在发言中如实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发表了看法,提出了实际操作中的现实困难,并大胆邀请温总理与孩子们一起上一节体育课。温总理欣然接受邀请,并很快排到了工作日程表里。

  有些事情的发生顺其自然。“那次本来没有安排我发言,但因为我长期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教育领域,之前对温总理与孩子们一起上地理课印象深刻,还曾与朋友说起如果总理能上一节体育课就好了,可以大大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所以当我得知温总理要到吉林团时,就找到领导要求发言。”那时,发言名单已经确定,杨扬被列为替补。“有一线机会我也要争取。”可能温总理希望更多地听取来自基层代表的发言,报上去的名单反馈回来,杨扬被安排在第二个发言,这才有了之后温总理与孩子们打篮球的温馨场面。

  上一届的五年,杨扬认真履行代表责任,每年都进行大量调研,对长期关注的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员再就业等问题持之以恒地推进。同时,她始终把自己当做行业代表,一直关注行业内的事情,有些事情可能与她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她也认为有责任关注。五年间,杨扬每年都有议案或建议提交,总共13个,“以前的议案都与体育有关,这个任期我将更多地关注其他领域,尤其是当妈妈以后,很多领域我都格外关注,例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

  关于公益事业:在行动中重新发现自己 希望正能量激发人性之善

  在天安门广场带领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活跃在各个场地、汶川地震后给孩子们送去体育器材、打工子弟学校中与孩子们一起快乐地上体育课……离开冰场后,杨扬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留在公众印象中的多是阳光、健康、快乐的形象。直到如今,组织公益活动、推动公益事业依然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杨扬刚退役时也曾彷徨失落,不知何去何从。正是在做公益过程中重新发现了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与公益结缘源于我在非洲的一段旅行。”2006年都灵冬奥会期间,杨扬将自己的铜牌奖金一万美元捐给国际公益体育组织“运动机会”。之后,应该组织邀请,杨扬和其他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代表前往非洲埃塞俄比亚参加志愿活动。短短几天的经历,她深受触动。他们起早贪黑地跑贫困社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智障儿童学校,跟孩子们一起运动、游戏。社区里的房子是由各种铁皮箱子外加塑料薄膜搭建的,很穷很脏,犯罪率高,还有各种流行疾病。那里的孩子没有优越的条件,甚至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玩耍,但他们爱玩爱跳,爱运动的心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让我震撼。在那么贫困的地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们的童年更美好。通过运动,教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灌输科学的理念。这让我意识到,体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回想那次经历,杨扬至今很激动,“我从事竞技比赛23年,退役时很开心,我觉得自己充分享受了这个过程,足够了。但我还是喜欢运动,希望能为体育做点什么,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找到了方向,我意识到体育可以和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让我一下子对这项事业有了激情。”

  之后,受聘为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特聘专家、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形象大使、团中央青少年体育活动特约大使……杨扬马不停蹄地投身于公益活动,并先后成立了北极星基金和冠军基金,专门募集善款为贫困地区的学校购买体育器材。“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我的价值不仅是在领奖台上,还有更多的社会价值。”慢慢地,杨扬从被动参与者成为主动推动者。

  从管理项目到执行项目,不比做生意容易,但收获感却不同。现在,杨扬把它当做一个挑战,也当成一项事业。做公益并不简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朋友们得知杨扬选择了这条路,纷纷劝她,说她太天真,说她不了解现实社会,说这条路过于艰难。杨扬有着她的执著,“其实我挺了解社会的,但我坚信人的内心是友善的,人的内心是有向往美好的愿望的。可能现在大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但我希望激发一些人内心当中的善,或者说正能量。”

  杨扬长期关注呼吁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体质健康,近年来这个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媒体广泛深入报道,社会反响日渐扩大,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等从各个层面发出呼吁,但解决问题的层面依然停滞不前,任重道远。杨扬认为尚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而这也是她成立冠军基金的初衷之一。

  冠军基金着重在青少年教育领域,包括学校体育教师培训、青少年体育教育,还在社区开展了一些青少年体育活动,如去年在北京丰台区培训家长志愿者,让家长陪孩子们玩儿,参与度很高。去年,冠军基金募集善款捐在北京丰台区和义街道经济适用房社区和通州打工子弟学校捐建了笼式体育场,今年5月还将与北京市朝阳区团委组织打工子弟学校运动会。

  杨扬带领冠军基金做了些事情,对基层问题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她希望通过自己现有的能力呼吁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努力改善一些现状,不能空谈。“先做起来,通过做才能知道问题在哪儿,才能影响更多人。”杨扬对未来充满信心。

  关于冠军基金:尽力推动运动员职业规划 让中国的位置不再空白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一直以来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杨扬任人大代表期间多次就此问题提交议案,希望能制定相关规定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来一个无意中的发现,让她找到了一条具有开创性的路径,并已取得初步而显著的成效。

  2010年,杨扬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后得知国际奥运会有一个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于是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后认为这个项目非常好,当即产生了引进到中国的想法。一天,杨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看到一张地图,上面标满红色标记,她问工作人员这些标记是什么意思。人家告诉她,凡是开展了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的国家就标一个红色标记,“而中国是空白。”杨扬内心颇受触动,于是回国后到中国奥委会秘书处进行汇报,并推荐项目负责方到中国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中国奥委会也认为这是个很有成效的项目,经过双方不断沟通,被引进到中国,目前已开始在国内运行。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与国际奥委会该项目负责部门合作,冠军基金会负责具体实施,定期举办运动员职业发展规划讲座,收到了很好效果。

  这个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的核心理念延续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的理念,大部分培训内容采用的是国际奥委会的,有一部分内容针对国情进行了改动和增补。“现在国际奥委会的那张地图上,中国的位置已不再是空白。”杨扬自豪地说。

  中国目前已经很重视退役运动员的培训保障,因此这个项目的开展引起了各地关注,不久前进行的一个针对培训师的培训,各省区市体育局都派出了负责运动员保障的负责人,由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的讲师讲课,反响非常好。

  为了推动这个项目更好地发展,杨扬绞尽脑汁。退役运动员就业,企业要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为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员工,冠军基金前不久委托零点调查公司做了一个调查,包括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环境,社会对运动员的认知度等。结果显示,社会与运动员之间的相互认知存在障碍,运动员对社会不了解,社会对运动员也不了解,需要搭建相互了解的桥梁。例如企业对退役运动员的需求定位不清晰,所以培训运动员的同时,还要培训企业,“现在我动员了中国奥委会的赞助企业参与到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项目里,首先让企业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杨扬介绍,项目开展以来,已经帮助4个运动员成功就业。

  培训过程中,杨扬发现大多数运动员还不清楚国家关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相关政策,也不知道退役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为了发挥更大的效益,很需要让更多的运动员知道并参与到培训中。“我已向体育总局领导申请,希望第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在运动村里给我们一小块区域,做一些宣传展板。”杨扬坚信,体育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优秀的运动员各方面都很优秀。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依然可以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他们需要的只是对自己更深刻的了解,并学会一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于家庭:忙碌的过程才是生活 儿子让我更坚强淡定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杨扬没有入住吉林团驻地的酒店,而是每天往返于东五环的家和西二环的酒店之间。不是她不遵守规定搞特殊,而是因为一个小人儿牵着她的心——不到1岁的儿子离不开妈妈,杨扬把他从上海带到北京,孩子由姥姥临时在北京的房子带,宁肯每天清晨6点半在北京交通拥堵到来前往驻地赶,也要让儿子每天能看到妈妈的笑脸。

  在进行采访的咖啡馆里,不远处有一对夫妻带着个小女孩,杨扬时不常地转过头去看,“我儿子跟那个小孩差不多大。”对于37岁的杨扬,儿子是上天赐给的礼物。谈到儿子,她眼里全是笑意,主动地给记者看她手机里存的儿子的照片,“这是在上海家里照的,这是在北京照的,还不到1岁,能走那么远了。”杨扬比画着。儿子的到来让本已很忙的杨扬更为珍惜时间,和丈夫的二人世界也从此说再见——两人原来的生活很简单,旅行说走就走,现在不一样了,要提前很长时间做计划,但他们很享受带孩子的忙碌。“我老公很喜欢孩子,每天回家都帮着照顾儿子。我们很感恩孩子的到来。我原本是糊里糊涂的人,有了他不能糊涂,包括时间管理、事情管理,都必须有序。他能让我更坚强。当我面对诱惑、压力,内心脆弱时,他会让我更有定力。”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缘分,杨扬的丈夫也是一位体育爱好者,曾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田径队队员,还担任过校足球队队长。他非常支持杨扬的事业,如在上海开冰场,明知会赔钱,依然帮她融资。有这样一对热爱体育的父母,儿子长大后也会参与体育吧?“以后肯定会让孩子从事体育,会给他很多机会接触体验不同的项目。我始终认为体育不仅是简单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很好的教育,我坚信这一点。”

  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记者:做一个合格的、认真履职的人大代表,你认为你有哪些优势?

  杨扬:这些年,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努力、比较钻研的,在运动员再就业以及青少年体育教育等领域不仅认真做调研,而且做了一些实际工作,拥有一定发言权,新闻媒体一旦遇到这方面的话题需要采访,一般都会找我。同时国际奥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两个身份在我关注的领域比较吻合,可以较好地整合相关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断呼吁。

  记者:取得目前的进展不容易吧?

  杨扬:一个领域只要沉下心钻进去,时间会给你成果。就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哪个领域都是浅尝辄止。我很幸运,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又有能力去做,又符合当下的大环境。竞技体育永远有它的魅力,但竞技体育如何带动全民健身、如何使更多人通过体育受益,在精神、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改善与提高?我自己有竞技体育方面的经历,现在再做一些全民健身方面的事,挺有意思的。

  记者:按照通常的标准,你有很好的运动成绩和资历,在目前中国运动员中绝无仅有。为什么没有从政,而是走了做基金这样一条路?

  杨扬:刚退役时曾经很迷茫,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后,自己下一步怎么发展,该如何找到一个新的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大约有一年,最终选择了这条路。也曾很纠结,外面的声音,内心的声音,总是掐架。但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包括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给了我一个平台,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我已经有了这个很高的平台,干吗还要更多?可能我是个比较理想化的人,人不能太贪心,现在的状态更自由。而且我觉得现在的社会观念正在转变,不一定当官就拥有能力、权力。

  记者:就目前中国的环境来看,这条路并不好走,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杨扬:理想之路并不平坦,包括近两年做冠军基金,也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推进不是那么顺利,但我心甘情愿。人总要面临选择,一旦你选择了一条路,就必然放弃另一条路。这个选择关乎一个人的价值观,也关乎很具体的利益。不过,我经常会思考自己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N多年以后回头去看看,我这一生是什么样的?选择一种生活模式必须要问问自己,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毕竟我曾经通过努力站上过竞技体育的最高领奖台,体验过那种辉煌,每做一件事我必须要考虑是否值得我付出那么多努力。因为做运动员的经历让我习惯于一旦决定一件事就必须尽全力去做,就必须认真负责。如果不投入,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记者:遇到困惑时会不会丧失信心?

  杨扬:人需要有信仰,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就会坚持不下去。无欲则刚,不是说到就能做到,必须得逼到那份儿上。很幸运的是,我当运动员时曾经达到过那个境界,有机会体味那个感觉。现在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很多时候也烦恼纠结,被很多事困扰,但需要反省时我有这个能力去反省、去跨越,会找些方法静下来。运动员带给我的不仅是荣誉那么简单,很多是内在的改变,精神力量的充盈。

  记者:有没有什么好的心理疏导办法?

  杨扬:去年去南极时,我阅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因为那段时间有很多纠结和困惑,就看了一些心灵方面的书。看了三遍,开始看不下去,慢慢地有方法了,现在会很容易从纠结中解脱出来。像我这样旁人看来有很多机会的人,面临着很多诱惑和选择,但必须要有原则,否则就被牵着鼻子走,被社会潮流淹没,堕落在混沌之中,所以自己内心必须要有力量,相信你所相信的东西。

  记者:你认为人大代表意味着什么?

  杨扬:首先是荣誉。这是国家给我的肯定,给运动员这个群体的荣誉,虽然我并不太希望仅仅是一种荣誉;其次是责任。参政议政的责任,共同推动国家发展的责任;第三是权力。每个人对权力的理解不一样。我认为这个权力是做事的便利,调研的便利,正确使用下会成为很大的力量。2011年,某杂志评选女性权力榜,把我选上了,我认为恰如其分。这些年我通过努力,还是有一些权力的——能调动一些社会资源去推动一件事情的进展,有能力去影响更多的人。

  记者:人大代表的第二个任期,你有什么计划?

  杨扬:上一个五年没有具体的规划。人生有几个五年?这个五年我要设立目标,好好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做一些实事,争取有所成绩,不要白当。最近,我在想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挥运动员代表、委员的能量,帮助他们履行代表、委员的职责,更有利于推动一些事情的进展。不要让代表、委员仅仅成为运动员的一种荣誉。

  采访手记:优秀是一种习惯

  第一次采访杨扬是在2000年,那时的她一头短发,年轻、漂亮、充满活力。与我初次相识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热情,走在首都体育馆运动员公寓外的路上,自然而然地挽住了我的胳膊,边走边聊。

  之后几年,她的努力和执著,地球人都知道了,她的光芒和美丽瞬间照亮冰场。当她结束23年的运动生涯时,已经手握59个世界冠军,成为获得最多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

  离开冰场的杨扬依旧美丽,随着岁月的沉淀和阅历的增长,愈加散发出女性的魅力。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杨扬,永远保持着优雅——性感的身材、得体的着装、周密的思维、大方的谈吐,在国际体坛树立了中国女运动员的崭新形象;而开阔的视野、创新的魄力、做事的激情、执著的坚守,也为中国女运动员提供了一个优秀样本。

  优秀是一种习惯。杨扬并非衔玉而生。正如她所言,她并不是一个有天分的人,她只是决定了做一件事,就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杨扬很自信,很少在乎物质层面的多寡。全国青联开会,很多委员开着名车到会,身为副主席的她坚拒派车来接的安排,打辆车就过去了。出席会议,她也不介意座签的前后,因为她相信,对于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所有人都会给予尊敬。

  杨扬说,这种自信来自幸福感,而幸福感可以由内而发。幸福感如果靠外在的物质去支撑是非常可怜的。根据自己内心去选择,或许会失去很多外在的东西,例如官职、地位,但你会发现用内心去感染别人的感觉会更好。在她身上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对每个选择渗透着哲学意义的思考。

  因此我再次相信,体育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优秀的运动员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她的境界将会提升,她的思想将会升华。

  档案

  杨扬,1975年8月24日生于黑龙江汤源,中国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1984年 开始接受滑冰训练

  ★1988年 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练习短道速滑

  ★1993年 入选国家集训队

  ★1995年 进入国家队

  ★2002年 以党代表身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六大

  ★2010年 在国际奥委会第122次全会上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2010年 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2012年 荣获2011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年度体坛特别贡献奖

  ★2013年 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