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魂》主编:90%打洋人故事是编的 陈真亦属虚构

2013年02月25日06:55  新闻晨报

  翻开民国的武林掌故,其中痛打洋人的擂台赛特别多。《武魂》主编常学刚从业30多年,他说:“据我所知,90%的中国武人打洋人的故事都是编的。中国人特别愿意造出痛打洋人的故事。当时国民心中压抑,把释放出来的感情都寄托在武术上了。”

  在诸多擂台故事中,传播最深远的就是霍元甲痛打西洋大力士奥皮音的故事,这得归功于香港影视剧的热播。事实上,霍元甲和奥皮音并没有交手。1909年冬,奥皮音初到上海,在北四川路上的亚波罗影戏院驻演,每晚在影戏表演中穿插表演举重,秀出自己的肌肉,他的表演大约持续20来分钟。用今天的话来说,奥皮音就是来上海“走穴”的。

  1910年3月,霍元甲接受农劲荪、陈公哲等几位同盟会成员的聘请,带着徒弟刘振声,南下挑战奥皮音。由于霍元甲不懂英文,也听不懂上海话,陈公哲作为他的翻译亲历了和奥皮音商讨比赛规则等所有事情,因此他的记载相对是客观。在《精武五十年》中,陈公哲写道,擂台赛在张园举行,比赛那天人山人海,但奥皮音没有赴约,后来才知道,他已经离开了中国。但擂台已经支了起来,肯定不能草草拆掉,擂台赛改成了和国内拳师的比武交流,以霍元甲师徒获胜而结束。从此,霍元甲在上海成了名人,并在上海安顿了下来。

  另一个传播极广的传说是,霍元甲有个能干的徒弟陈真。其实,陈真也是虚构人物,在所有史料中都没有这个名字。霍元甲倚仗的,陪伴他开创精武的徒弟是刘振声。在那时,徒弟经常要为师傅出战,试试对方的深浅,刘振声在张园比武交流中,还为师傅打了头阵。

  排行第三的精武传说算是日本人毒死了霍元甲。霍元甲来沪仅半年就病逝,享年仅42岁。陈公哲在《精武五十年》中记载,霍元甲患有咳血症,所以面色发黄,人送绰号黄面虎,这是因为少年时练气功时不慎吞气横阙,伤了肺部。陈公哲曾向霍元甲请教气功,霍元甲称“即诫不可学”。由于霍元甲死前曾和日本人比武,加上影视剧的助力,民间更相信霍元甲是死于日本人的毒手。究竟是死于咳血症,还是死于日本人的药丸,目前难以有结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像影视剧中描述那样被日本人偷偷下毒。

  武林生态链的顶端就是霍元甲这些高手,由于高手在那个年代并不轻易出手,人们关于高手的功力只能浮想翩翩,结果是所有高手都无一例外地被绝对化了,最普遍的说法就是“一生从未遇到对手”,或者“从未有败绩”。笔者在大量资料中发现,有的辈分尊贵的武师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塑造成了神,这其中有后人崇敬、武林尊师重道的成分,也有资讯不畅,靠想象来写作的成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