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年奥运到底改变了北京什么 重塑城市面貌精神风貌(10)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09:46  北京日报

  难!了解中国的人都知道,“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可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惯。但这一不健康的习惯,被“健康奥运,健康北京”的向往改变着。7月11日,北京首批114家餐馆带头对吸烟者说“不”,它们中既有大中型餐厅,也有小餐馆,还有洋快餐,所有室内区域都禁止吸烟、餐厅入口处有明显的无烟告示牌、餐厅里有佩戴证件的禁烟检查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像这样的无烟餐馆,年底时要达到1000家。北京,对此充满信心。

  奥运,还促成了一个词的空前流行—“志愿者”。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还有20万拉拉队志愿者……这个庞大的团队踏着奥运的节拍,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并分享着奥运带来的喜悦和荣光,也悄悄改变着北京的气质。这个夏天,他们的微笑成为这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年轻人无疑是这场以文明行为迎接奥运会的主要参与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生刘颖是一名义工,课余时间经常去养老院给老人喂饭,陪他们聊天。刚开始有这个打算的时候,她还曾担心“同道之人”太少。但没多久,她就发现身边很多同学早就是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了,他们中有的在农民工子弟小学教外语,有的去奥运场馆周边服务。

  而在罗伯特看来,筹办奥运的这几年,北京的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北京人的热情好客却没有变。“中国朋友的母亲每次看到我,都会邀请我去家里吃饺子。而且,现在胡同里许多大妈见着我都开始用英语打招呼了。”

  可不是!北京通过举办社区奥运外语培训大讲堂、窗口行业多语种培训大讲堂以及各类外语比赛等方式提升市民的外语水平,大爷大妈都操练起ABC来。海淀区铁科院社区居委会有个“快乐英语辅导班”,坚持听课的人群中,最大的“学生”83岁,最小的也已58岁。几年下来,北京能够达到简单地用外语交谈以上水平的外语人口已经有550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5%。

  当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通过奥运会一次性解决公众素质问题并不现实。但是,北京的实践足以证明,举办一届奥运会可以大幅改善市民的行为举止。这绝不只关乎“面子”,而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抓住契机有效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的问题。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对于每一个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来说都是重大的机遇,有着加快发展、提升形象、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魔力。没有奥运会,北京依然会发展;但有了这场盛会,北京的发展就变得越发炫目和令人惊奇。

  改变已经发生,并将不断延伸,许多奥运遗产必将在时间的沉淀中显示出越来越珍贵的价值。比如环境保护,比如产业调整,比如城市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比如文化遗产的继承,比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这些,都曾在过去的七年中因奥运大大加速;此后,仍会帮助这座城市完成螺旋式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奥运盛会落幕,让新北京站到了一个更高的新起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