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年奥运到底改变了北京什么 重塑城市面貌精神风貌(9)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09:46  北京日报

  他的中国朋友没有告诉他,这是一项政府发起、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活动,全称是“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2001年7月19日,当大多数北京人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喜悦中时,首都精神文明办已经开始向随地吐痰、“京骂”、排队加塞儿、缺乏微笑等12个北京人的“常见病”发出宣战。

  说起来,毛病都不大,却是多年的“顽疾”。既是“顽疾”,便要对症下药。

  从2005年起,一支“绿色狂飙”拉拉队开始活跃在足球比赛的看台上,他们服装统一、口号一致,还自创了一套颇具感染力的助威动作。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球迷能做到赛前奏国歌时自觉起立,赛后退场时带走垃圾,“京骂”、“喝倒彩”少了。

  2006年,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田径等赛场广泛开展“文明看台”和“文明球迷”评比,倡导观众文明观赛。

  2007年2月11日,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个“排队日”。两个阿拉伯数字“1”并列在一起组成的“11”,就像两个排队站立的小人儿,自此,便取其形似作为排队日的标志。每月11日,在公交站台、在地铁、在银行、在学校、在医院、在商场、在公园、在游乐场,志愿者都会引导市民在人流拥挤的地点自觉排队,并将手中的鲜花赠予主动排队的文明人。

  此举一呼百应。很快,自觉排队就成了京城文明礼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共场所,两人成队,井然有序。

  后来,市民排队渐渐成了习惯,等车的拥挤率下降了33个百分点,五环以内的1805个公交站台中,85%实现了排队引导候车,30%没有乘车监督员挥舞小旗提醒,也没有人加塞儿插队。

  再后来,许多人已经想不起来11日是排队日了,“天天不都是排队日吗?”

  小小排队日,“排”出了北京人的素质与修养,也“排”出了“人文奥运”的深刻内涵。借着奥运的东风,趁着排队日的热乎劲儿,让座日、开车礼让斑马线、过路要看红绿灯、纠正乱吐乱扔假日行动……一个个倡导文明的主题宣传活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街头巷尾,脏、吵、粗、俗、窘、泼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自觉排队、友善微笑、不乱穿行马路、不随地吐痰。

  奥运改变的不仅是北京人的文明指数,还有健康指数。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人类走向健康文明的一个契机。

  东方欲晓,北海公园里就如集市般热闹:玩太极球的、打长拳的、跳彩绸舞的、踢花式毽的……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经常来这里锻炼的团体有138个,每天早晚怎么也得有上万人。奥运激发出北京人前所未有的锻炼热情。

  总是借口工作忙没空锻炼的年轻白领也开始追求健康:写字楼里,出现了不坐电梯的“爬楼族”;上下班骑车的人流中,涌现了有车不开的“弃车族”;周末,“驴友们”相约去爬山……近六成居民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古都北京也因体育人口的骤增而充满活力。

  办一届“无烟奥运”,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去年10月1日,北京出租车全面禁烟;今年5月1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扩大,北京以政府令的形式,对包括体育场馆、网吧在内的十类公共场所进行禁烟。其中有一道特别的难题,就是明确要求餐饮单位要设置非吸烟区,并且至少达到就餐面积的50%以上。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