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年奥运到底改变了北京什么 重塑城市面貌精神风貌(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09:46  北京日报

  其实,北京一直在变。只是七年前7月13日的那个深夜,成为她加速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2004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得到国务院的批复。此前的城市规划原本应持续到2010年,是奥运,成为这本新规划提前展开的催化剂。

  “这就好比家里要来客人了,屋子总得拾掇拾掇。”甭管是街头遛早的大爷大妈,还是高瞻远瞩的城市规划师,都习惯用这个充满京味儿的比喻来形容北京为奥运的改变。

  不过,这“屋子”太大,要拾掇一遍,实在是项浩大的工程。七年间,北京的地上地下,大大小小究竟开过多少个工地,恐怕谁也说不清。我们只知道,为了完成这次漂亮的“变身”,七年间,北京共投入2800亿元,在城市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水资源、城市建设四个方面,开始了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价为“可能是除战后重建外有史以来最进取的首都改造工程”。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城区道路仅为2500公里;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这个数字已增加到4500公里,快速路、主干路、支干路网络初步建立。当全长200公里的六环路于今年6月宣告竣工时,北京的快速城市环路总里程达到440公里以上,成为世界上快速环路里程最长的城市。

  与此同时,一条条巨龙在地下向四面八方延伸。2001年申办奥运会时,北京拥有轨道交通的里程只有54公里;而在奥运会开幕时,这个数字已经突破200公里,力度之大举世罕见。

  七年间,北京完成了六环路以内的河道治理290公里,建设完成11座中水厂、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8.6%;新建了20座220千伏的变电站和111座110千伏的变电站。

  七年间,北京共增加了绿地1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6%增加到目前的43%,人均绿地由9.6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2.6平方米。而且,六环以内市属河湖全部完成治理;沿着东北五环、西南四环,每隔3公里就有一处郊野公园。

  七年间,一座座高大新奇的建筑,带着明显的奥运烙印横空出世,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瞧,那座规模最大的、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鸟巢”几乎让所有人过目难忘。它的24根钢柱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了一种叫做Q460的高强钢材。这种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研制的产品,平均1平方毫米面积可承重46公斤。

  那个静静地与“鸟巢”比肩而立、散发出梦幻般蓝色光芒的“水立方”,全身覆盖了一种叫做ETFE的先进建材“膜”,面积达10万平方米。正是屋顶和墙面上按不同密度分布的1亿多个圆形“镀点”,让阳光根据不同需要进入,实现了“水立方”内的光热平衡。

  大量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在新建筑中被全方位应用,仅奥运场馆建设中就完成了一百多项关键科研课题,涵盖设计、施工的各个领域,昭示着“科技奥运”的创新力。

  漫步在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犹如置身于一片宜人清新的绿洲中。园内种植的180多个品种、53万余株乔灌木与龙形水系互为映衬,绿地达到45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67%,全园林木年产氧气5208吨。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