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锐观察百期回顾:1-20期精选

2012年09月27日06:27  新浪体育 微博

  在火箭队,阿德尔曼展现出了贯穿他整个执教生涯的灵活性。球队适合什么样的风格,他就会尽量学习成为那种风格的大师。

  ——《色戒》 深锐第1期 2007年11月12日

  易建联不仅成为继姚明、刘翔后我国体坛的又一广告宠儿,也成为今年NBA唯一公开表示过不愿为母队效力的新秀。最终雄鹿老板御驾亲征的香港签约,以及暧昧的上场时间保证条款更加创造历史。二十年前,美国人对蛰伏欧洲的萨伯尼斯无动于衷;十年前,你也无法想象马刺老板泛着小舟去维京群岛三顾茅庐的荒诞情景。但今时今日,美国国会参议员赫布-科尔先生,为一个千里之外的中国宠儿,极尽谄媚。

  ——《宠一代》 深锐第2期 2007年11月23日

  对2007年的人来说,三十岁是一个临界点。31岁的KG,29岁的科比,31岁的艾弗森和30岁的皮尔斯,加上32岁的雷-阿伦,这一代的年轻人已没有前辈那么傻,为一支没有冠军希望的队伍敬献光热。

  ——《三十而惑》 深锐第3期 2007年12月4日

  美国人在过去40年里平均增重24磅,是全球增肥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反,美国人的平均身高却在偷偷变矮,由曾经的世界第一暴跌至第二十。在7尺长人的平均体重只有230磅的年代,他们中也许有60%的人可以展现出运动天赋,而当该族群每人增肥几十磅,95%的家伙看上去都会像罗杰姆-詹姆斯那么笨拙,没有手感没有技巧没有天分。而只有沙克、霍华德等极少数运动基因超强者,才能在增加吨位的同时,不失速度和灵巧。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派中锋锐减,大前锋取而代之也就成了自然的趋势。有关PF和C的流变,姚明曾说:“在快节奏下,大前锋以冲抢的方式(比中锋)更容易抓到篮板。”没错,关键词即“冲”,冲抢篮板,冲杀得分,在这个比赛被后场球员们发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狠的时代,大前锋的运动能力,显然比中锋更对天才后卫的胃口。

  ——《中锋的流变》 深锐第4期 2007年12月11日

  组织后卫是一种奇妙而精纯的位置。与橄榄球的四分卫一样,它敏感而细致。如果你是个大个子,当你老去,你还可以靠身高、体重做个好的肉盾或掩护工具。而对于AI和弗朗西斯来说,他们恣肆澎湃、飞走如风的激扬节奏开始生涩犹疑时,他们就已经不再年轻。而立之年的艾弗森、弗朗西斯,正和年轻时被批判被憎恶,同时又被崇拜被热爱的那个3号,站在两端。

  ——《灵魂出窍》 深锐第5期 2007年12月21日

  上帝在制造悲剧的同时,也给阿伦佐·莫宁布下一个壮烈的退场式,但上帝并不喜欢过多的仁慈和恩泽,今年离开联盟的大多数人,一滴眼泪都没赚到。加里-佩顿、克里斯-韦伯、安芬尼-哈达威、贾伦-罗斯……本以为当这些名字随片尾演员表徐徐升起时,我们已欣赏过一个完满(起码是体面的)的电影结局,不料故事在最沉闷的桥段戛然而止。2007年,他们走得如此悄无声息,让人想起维塔斯的那首老歌《别安静得如此响亮》。再见,这些人。再见,2007。

  ——《温故2007》深锐第6期 2007年12月28日

  如果必须用一个单词诠释科比,那只能是:孤独。无可救药的求胜心始终鞭策着他,成为一个时代最强的得分手,伟大的防守者,最具观赏性的飞人。喜不喜欢科比,和喜不喜欢看科比打球是两码事。尽管有过数不清的场外纷扰,但神奇的是,这些从没折损过科比的场上表现。就连无数次与科比场上纠缠,兵行诡道的吉诺比利都承认:“科比是联盟中仅有的一两个,我乐意掏钱看他比赛的球员。”

  ——《孤独者》 深锐第7期 2008年1月8日

  巴克利在赛季初说:“趁现在蹂躏开拓者吧,三年后你们就没机会了。”大概连他都没想到,三年的期限远未到来之时,波特兰人已经预演了一遍,他们可能出现的统治。开拓者的队员们正在证明:一支U24球队完全有资格投身成人角逐。

  ——《波特兰黑玫瑰》 深锐第8期 2008年1月14日

  太阳蜜早就不怀疑他们的球队是天底下最炫的,不关心这支球队最终会拿下58胜、60胜还是62胜,而只在乎阻碍他们最终夺冠的那些致命伤,是不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而截至目前,内线防守和阵容轮换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

  ——《西部的王座》 深锐第9期 2008年2月4日

  NBA的巨人,伤患常来自三处:腕指、背与膝踝。关于腕指不须多谈,众矢之的,犯规者最明确的目标,巴掌飞舞中难免小伤。关于背,则是那些偏矮或垂老者不断尝试背身强攻、内线挤压的后遗症。最后,双膝以下——这是最让巨人们头疼的部分。常见的巨人膝腿病,并不一次性发作,而是循环的折磨。姚明已经拥有了伟大中锋应有的常规赛数据,但代价是,过高的比赛强度和压力,使他再没能健康持续的完成整个赛季。

  ——《巨人·养生》 深锐第10期 2008年2月4日

  时间真是冷酷无情。以前人人都叫他大鲨鱼、大柴油机、最有统治力球员、世界第一中锋,现在,却在为他是不是史上最差的2000万年薪运动员而喋喋不休。奥尼尔曾说:“NBA的传统就是永远都有伟大的中锋,从伟大的乔治-迈肯,到伟大的威尔特,到伟大的卡里姆,到伟大的哈基姆,再到伟大的我。我就是NBA的大传道者。”说这话时,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不但传承了巨人盛年的荣耀,也传承了巨人苍凉的晚景。

  ——《疯狂终点站》 深锐第11期 2008年3月4日

  所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篮球迷们都应该感到荣幸,自己能够亲眼目睹世界职业体育史上第二不可思议和不合逻辑的奇迹:火箭22连胜。唯一比这还不可思议和不合逻辑的是2004年欧洲杯上的希腊。如果有人在姚明穿上西装宣布告别本赛季的那一天,下注1万美元,赌火箭能够连胜22场,那他今天的家产或许已经超过了沃伦-巴菲特。

  ——《连胜之后》 深锐第12期 2008年3月22日

  粗略的说,一个球员被交易后的即插即用性,通常与其得分能力(有时也包括防守能力)成正比,而与指挥作用成反比。毕竟得分和单兵防守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不需要过多配合适应,而成为地面指挥官的前提,是你必须深谙教练的整套战术体系,以及每个队友的微妙特质。因此我们也可以解释当年火箭、活塞为什么敢于在赛季中段引渡德雷克斯勒和拉希德-华莱士并最终夺冠,湖人在打劫西班牙人后扶摇直上。而在联盟历史上,还没有任何超级控卫在赛季中期赶场,并大获成功的先例。

  ——《即插即用》 深锐第13期 2008年3月29日

  为什么乔丹、科比、韦德要比詹姆斯幸运?也许有偶然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两点是:1.他们都有好经理好教练,科比的背后是韦斯特和“禅师”,乔丹的背后有克劳斯和“禅师”,韦德的背后则是莱利;2.他们的球队都系出名城,自古道人杰地灵,其实是地灵方有人杰。

  ——《皇帝的新装》 深锐第14期 2008年4月7日

  NBA的打铁历史源远流长。里德、阿尔斯通和巴博萨之流在夸梅-布朗面前,就像黄晓明之于阿尔-帕西诺,连小学生的级别都算不上。投篮打铁,对布朗而言,是最等而下之的技巧,他最擅长的,是禁区内转身抹篮打铁、空位上篮打铁和扣篮打铁,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像这种“连死人都投得进的球”,我们的夸梅是怎么把它变成一次高难度的打铁的呢?

  ——《铁神》 深锐第15期 2008年4月22日

  一个当年和王治郅实力不相上下的白人大个投手,笨拙、缓慢、软弱,号称“联盟最难防守的大前锋”,却曾被一辈子没有和7尺内线对位过的麦迪防得脸色发青,同时自己防不住对位的任何人。只因为队友打了一个伟大的常规赛,就能以24.6分、8.9个篮板、0.8个盖帽的成绩单拿走MVP,打个赌吧,即使你把鼠标点烂,也别想在网上找到数据比这更差的内线MVP——哦,对不起,我忘了德克并不是内线球员。德国人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能以一己之力将至高无上的MVP奖杯含金量降到和烂铁相似。想想看,你穷发十载、增删九遍,终于完成一部旷世奇书,并且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发现,上一任的获奖者竟然是郭敬明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可怜的科比,你还真是命衰。

  ——《最逊获奖者》 深锐第16期 2008年4月30日

  当过去4季的3个总决赛MVP收入小个子帐下,中锋扮演季后赛无解角色的时代似乎一去不返。切入,成了比天勾和背打更可靠的杀器。如今保罗、科比、帕克、詹姆斯正在用肆无忌惮的突破,继续颠覆。

  ——《无解》 深锐第17期 2008年5月12日

  德安东尼跳槽,纽约当地媒体的主流论调是“Wrong coach, wrong time”,德安东尼并不符合纽约传统,甚至有调侃称:“德安东尼会再把沙克带到纽约,并改打PG吗?”那么,什么才是纽约传统?雅虎体育评论员阿德瑞安用了三个单词归结:Toughness(强硬)、Discipline(纪律性)、Accountability(责任心)。他强调在大苹果城这样的花花世界,并不需要娱乐性的篮球,沙漠靠华丽卖球票,都市靠铁血赚眼球。事实上这代表了最保守/怀旧的那部分纽约球迷的审美。时至今日,久已沉沦饱受嘲弄的麦迪逊圣地,难道不该卸下回忆,用激情洗刷耻辱吗?“惊奇”才是纽约人渴望的。德安东尼治下的纽约很可能失败,但如果你要为惊奇而赌,除老尼尔森外没有人比德安东尼更值得下注了。

  ——《RUN!尼克斯》 深锐第18期 2008年5月24日

  他们囊括了NBA创建以来一半的总冠军,50大巨星中有22人沾有黄色和绿色球衣的气息。点开NBA的历年总决赛记录,你会发现,Lakers和Celtics这两个单词在寡廉鲜耻地刷屏。他们的争冠历史,几乎就是这个联盟的编年史。所以,当他们第11次肩并肩站在印有NBA Finals的地板上,朝不远处的奥布莱恩杯投去饥渴的目光时,我们都应该感到满足、兴奋和期待,就像西班牙人期待巴塞罗那和皇马,意大利人期待AC米兰和尤文图斯,阿根廷人期待博卡和河床那样。不是么?他们是最NBA的两支球队,是联盟中仅有的两支骨灰级的王朝球队,理所当然会打出最NBA、最男人的总决赛。

  ——《第十一局》 深锐第19期 2008年6月1日

  NBA应当重新审视联盟和裁判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现在裁判相当于联盟属下的一个委员会,其实两者之间的理想关系应当是美国政府之于最高法院。虽然最高法院法官都是总统任命,薪水也是从政府领,但独立性神圣不可侵犯。一旦裁判委员会据有独立而不受侵犯的意志,那么联盟操纵比赛的可能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遏止。

  ——《鬼吹哨》 深锐第20期 2008年6月16日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