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锐观察读者拉夫诺曼:普通读者

2012年09月27日06:23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普通读者

  据我推算《深锐观察》几年来累积的读者达到上千万之巨,而我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员。

  文/拉夫诺曼

  我一直把《深锐观察》当作网上阅读的一座秘密后花园,对我个人而言,它存在的价值远远超出电子读物本身的定义。

  原因有三:第一,它与流行的标题党划清界限,内容也与低俗吹捧和八卦花边绝缘,作者似乎是在一条独特的时间链和多维空间里窥视NBA,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竞技体育分泌的荷尔蒙,还有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山暗礁;第二,深度思考和智趣探究加深了阅读快感,《深锐观察》摒弃了身体游戏和金钱游戏的腐朽观念,朝着智慧流的方向演变,在幽默风趣的基础上构筑多元文化的磁场;第三,他们坚持用汉字表达,风格独树一帜,文字在反复沉淀后具备鲜活的质感和相当的分量,与那些摘录、编译外媒的流水报道有云泥之别。

  我曾拷贝过老张的几篇文章,反复研读,掂量其中的句子段落,揣测这个家伙奋笔疾书时的愉悦和兴奋,甚至渐生嫉妒,为什么他们能炮制出如此令人激荡的文章?字里行间隐藏的火花,像纳什的传球一样轻而易举地击中读者的神经。

  其他的原因还可以罗列数条,无需赘述,我只是想还原当年浏览《深锐观察》时的心情,阅读带来的快感和欢愉难以用文字精确表述。时至今日我已忘记初识《深锐观察》的时间节点,但能够在这样一条阅读的细线上坚守数年,这种延续本身就能说明一切。常年追看电视剧的家伙大概能明白我想表达的心情,五季99期的《深锐观察》比那些红遍两岸三地的剧集更让我心驰神往。

  作为一个普通球迷,我与同龄人过着相仿的生活,通过形形色色的报道了解体育。最开始关注的是瞿优远当家的《体坛周报》,至今仍对周文渊、滨岩、颜强和马德兴这批作者念念不忘;《南方画报》则让我养成每年看法网的习惯,这本短命的杂志造就了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体育媒体人,龚晓跃、张晓舟和刘原至今仍然拿活跃在报界;由于关注刘原的专栏,黄健翔的《最体育》走入我的视线,沿着这条路径,我开始了一段阅读的旅行,直到某一天在一个岔路口收获惊喜,《深锐观察》就在那里。

  几年来《深锐观察》在网络的汪洋中建立了一座孤岛,也为NBA读者划了一道线,在纸媒和网络读物之间,在快餐新闻和深度报道之间,在日常惯性和全新趣味之间。那道线割舍了过去,也铺排出崭新的未来,在这几年间我的阅读热情始终没有降温。

  阅读的天性让我成为这座岛屿的回头客,根据我的推算《深锐观察》几年来累积的读者达到上千万之巨,而我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员。物以类聚,我能理解他们在岛屿上停留时的愉悦心情,内心仿佛装了一台架子鼓,鼓点毫无顾忌地敲在神经中枢上,兴奋而又刺激。

  任何精致的东西都是毛糙时代的镜子。

  当我们真正失去那些曾经激荡心扉的精致文字时难免不知所措,甚至为此唱起挽歌。然而再精密的瑞士钟表也会屈从于岁月,停下转动的指针,运动员早晚会在时间战争中败下阵来。与之类似普通读者很难在时光的流逝中保持持续的热情,创作者亦是如此。过去五年里,作者和读者共度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夫复何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100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对这个数字同样没有任何抗拒力,就像学生时代的分数,100意味着完美。在我心中,5年100期的《深锐观察》可以打满分,它给出了一个标准,也建立了一个门槛。Game is over,人生却远未结束,我会与那些熟悉的名字结伴,再次出发,寻找下一个岛屿。

  (深锐观察读者:拉夫诺曼)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