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超,“韩流”凶猛。继北京国安宣布正式引进韩国球员河大成后,另一名韩国后卫曹秉局也即将加盟上海申花。16家中超俱乐部中,目前已经有5家确定使用韩籍外援,新赛季开打前有望达到8至9家。也就是说,超过50%的中超俱乐部今年都将选择韩国外援。
韩国球员真的有那么好用吗?不客气地说,有些俱乐部只是跟风而已。从当年塞尔维亚籍教练遍地开花,到如今韩国球员一路走红,令人值得反思的一点是;中国足球为何喜欢一窝蜂?
作为中国职业足坛历史最悠久的两支球队,国安和申花都迎来队史上的首名韩国球员。除此之外,这串名单中还包括广州恒大的金英权、广州富力的张贤秀、上海申鑫的林裕焕。经历人员大换血的杭州绿城希望引进孙大镐,天津泰达则瞄准了水原三星队长郭熙柱……而去年,中超赛场的韩国球员只有3人。
不可否认,韩国球员确实比较实用。相比之下,他们在体能、作风、自律性等诸多方面都颇为出挑,受到青睐也不足为奇。但问题是,韩国足球并非是一天两天才好起来的,最近十几年间,无论国家队还是俱乐部,他们在亚洲都处于领先地位,怎么现在突然就觉得韩国外援好了?
应该说,广州恒大的影响非常关键。从李章洙时代的赵源熙,到里皮时代的金英权,韩国球员的作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这样的示范作用,其他俱乐部难免不为所动。而众多的外援经纪人也正是抓住这样的心理,趁机大力推荐,甚至哄抬物价。不少韩籍外援的转会费居然高达200万美元,抵得上欧洲或南美强力外援的水准,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但回过头来看,他们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些俱乐部,需要打一个问号。首先,多数韩国外援是工兵型的防守球员,对一些讲究技术的球队来说未必好用;其次,韩国球员的特点与中国球员类似,在对抗、速度、头球方面没有绝对优势;另外,韩国球员普遍少用英语,与教练、队友沟通交流方面也不太便利。
实际上,好的亚洲外援不一定就产自韩国。以申花为例,上个赛季来自叙利亚的前锋哈蒂布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堪称申花乃至中国足坛历史上最出色的亚洲外援之一;再往前推,澳大利亚国脚米利甘同样特点鲜明。为何现在,那些西亚的技术型、澳大利亚和中亚的强壮型外援,一下子就没有市场了?
喜欢“赶潮流”,也算中国足球的一大特色。塞尔维亚教练曾经红过好一阵子,米卢蒂诺维奇、图拔科维奇、科萨诺维奇、桑特拉奇……一个个在中国争“奇”斗艳。如今,中超又要遍地听闻“思密达”。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某种程度上是功利性的体现。缺少冷静的思考、一窝蜂地哄抢某一国的外援,也足以说明国内联赛的不够成熟。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