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透中超中甲95%球员改年龄 足协也曾参与造假

2013年03月29日02: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中超中甲95%球员改年龄中超中甲95%球员改年龄

  第十二届全运会足球预赛即将在下月全面打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足球青年又将接受4年一度的检阅。但就在此时,中国足协却被来自各地的举报信搞得焦头烂额,其“枪口”再次指向困扰中国足坛多年的“改年龄”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这把火已烧向了中国足球[微博]职业联赛而并非以往的全运会、城运会或者其他青少年级别的赛事。日前,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宣布,经过调查取证,对恒大[微博]、舜天、阿尔滨、建业的4名队员禁赛半年,原因是他们均篡改了年龄。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一名参与处罚听证会的足协官员昨天向记者透露,“目前征战中超[微博]中甲的队员中绝大多数都改了年龄,100%不敢说,至少有95%!”

  祸起基层队,受罚者喊冤

  据透露,4人实际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26岁。中国足协是在接到家长、球队和媒体的举报后立案调查的。“鉴于他们都打不上主力,所以就免于罚款了。”足协纪律委员会官员说,“我们也听取了他们的解释,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原来所在的地方省市足球队,责任不全在俱乐部和本人。”这些球员反映,当初年龄造假主要是受各地方基层球队之命,“如果不改,就进不了地方的城运、全运备战体系,基本上就废了,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些中超俱乐部也表示,队员修改年龄是在进入俱乐部之前就完成了,“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是潜规则,足球圈都这样。现在好苗子本来就不多,只要是有点拔尖的年轻队员大家都想要,从保护人才的角度,俱乐部也不能因此就不让队员踢球啊。”

  中国足协也曾参与造假

  尽管中国足协近年来加大了打击年龄造假的力度,但当初他们自己也参与到造假之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当初中国足协组建国少队参加2008年U16亚少赛,几名原本是1993年出生的球员却被中国足协改成了1992年出生;还有一名天津球员,在报名参加U19亚青赛时与参加2009年亚冠联赛时球员资料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结果,中国足协都遭到了亚足联的处罚。“改年龄一般都是大改小,以大打小才能更占优势。”一些圈内人士表示,“但一些协会单位为了追求成绩,也经常把一些不到年龄的优秀人才破格‘拔高’,这同样也是不正当竞争。”好几名地方足协的官员透露,上一周中国足协曾给很多地方足协打电话,说是要处罚一批改年龄的年轻队员。最终当听到这些曾有国字号经历的球员当初改年龄都与足协国管部有关时,中国足协也只能作罢,最终只处罚了4名队员。

  骨龄信息全公开或许管用

  从2011年开始,中国足协开始对虚假年龄痛下杀手,实施骨龄测试办法,以骨龄测试结果进行分组。那一年,足协召集了来自全国1997年和1998年出生的1300多名小球员齐聚广西梧州基地,接受为期三天的严格骨龄测试,并规定从这两个年龄段队员开始,所有参加全国青少年联赛、城运会、全运会的队员将以骨龄测试结果来核定参赛组别。被审核的球员首先要递交一系列身份证件,“如果证件对不上,连测骨龄的机会都没有。”球员在测骨龄时需要拍X光片,拍摄过程全程开放,而且都会有录像,“骨龄测试结果出来后,会连同包括照片等身份证明信息,马上在网上公布,大家都可以相互监督。”专家认为,这两个年龄段以后的球员想身份造假是很难了,“但之前出生的球员是没法查了,因为以往改年龄是大面积的,现在来查估计有95%都不合格,那样职业联赛就彻底瘫痪了。”

  视角>>>

  不只年龄造假,身份都有假的

  随着二代身份证的全面普及,球员用假身份证来造假的空间愈发狭小,但仍有一些球队通过一些侥幸手段给球员年龄作假。比如某球员B用姓名A完成球员身份注册,而A其实是另外一人,待到真正的A因上学、工作或出国需要使用自己身份信息,球员B恢复其本来的身份信息时,他的作假行为就可能被查出。但B通过变更其监护人信息,重新申请一个身份,中国足协就无从查实。

  近两年,中国足协逐步完善骨龄测试的手段和方式。如今已加入指纹信息采集和测试瞬间拍照措施,冒名顶替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教练、家长共同参与作假,在骨龄测试中也存在冒名顶替的现象,一些是通过更换照片偷换受检人员,甚至还出现过一个球员帮助好几个人参加检测的情况。有些则是使用骨龄检测合格的球员参赛证更换照片参加比赛,等过了一两年后再将名字改回原名。由于这些人的改名手续合理合法,足协有时也是无可奈何。更绝的是,一些教练利用“用醋给球员泡手”的方法对付骨龄测试,他们认为醋泡手可软化球员关节,达到让球员骨龄变小的目的。

  案例>>>

  “小球员”出门参赛竟带剃须刀

  有一个更像是笑话的真实故事:很多年前,一次中学生足球比赛,孩子们都带着父母准备好的零食上路参加比赛,但后来他们发现,同住一幢宿舍的几名“中学生”却随身带上了剃须刀。一遇上去学校公共浴室洗澡,这几名同学总是最晚去,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担心自己与“同龄人”不一样的身体特征被发现。

  不仅在青少年比赛和中超中甲,早些年的中国国脚也几乎全都改过年龄。1985年在中国举行的首届柯达杯世少赛,中国队爆冷闯进了前八。直到2000年,人们才知道:这一届国少队是清一色的超龄球员,他们差不多囊括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所有国脚。

  2008年,央视新闻频道曾报道山东籍国脚周海滨在多次注册中出生年有1973年到1977年五个版本。现役国脚冯仁亮[微博]也改过年龄,早在火车头体协时他的出生年就从1988年改成了1989年,并且参加了第11届全运会,后来加盟申花[微博]后其真实年龄才被曝光。

  记者述评>>>

  全运之年,中国体育当更以诚信为重

  中国足坛多年来一直因“年龄门”蒙羞,但足协一向是法不责众,面对大面积改年龄的造假行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几名被揪出来的年龄造假球员,其实足协也是被迫处罚,如果不是全运会预赛马上要开打,这几名队员都要回到各自省市参赛,导致一些省市出于利益群起而攻之,估计也就不会出这事了。足协的罚单也很明白,禁赛半年,就是让这几名队员打不了全运会。

  贻误中国足球的不仅是假球黑哨,篡改年龄也是一大毒瘤,这直接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尤其是祸害了振兴中国足球的基础——青少年后备军。2011年的梧州冬训,某支北方球队的骨龄测试不合格率高达75%!从中不难看出,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弄虚作假程度到了何种地步。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行为在其他很多体育项目中也普遍存在。相比于足球圈盛行的“大改小”,体操界则喜欢“小改大”。因为年龄越小的队员身材越占优势,更易于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篮球、乒乓球[微博]和羽毛球[微博]项目中,虚假年龄现象也不在少数。

  全运会一向是篡改年龄的重灾区,甚至有很多圈内人士疾呼,只要全运会还搞,造假行为就不会停止。这与地方体育局、足协政绩,教练员、家长、运动员只顾眼前利益有关。你改年龄得益,我不改就吃亏,于是造假之风呈蔓延之势。如果中国足球改不了当初类似于“豪赌世界杯”、“一定要出线”的功利行为,自然会上行下效导致基层足球为了成绩什么都敢做的荒诞行为。

  假球的泛滥,诚信的丧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形象,更动摇了中国体育后备力量的根基。谁都知道如果在乱世不施行重典,就难以刹住这股歪风。但尴尬的是,面对超大面积改年龄的现象,相关部门没有严惩的勇气,只能既往不咎听之任之了。

  以中国足协为例,选择对更小年龄段的队员实施严格的骨龄测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许中国足球积重难返,但这毕竟还是让外界看到了公平、公正的希望。也许在下一届全运会即1997年以后出生的球员中,“以大打小”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只有彻底告别功利主义,才是中国体育重拾诚信的根本。

  本组稿件由记者 黄一可 采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竞彩:尤文国米客场优势弱] [独家!竞彩无限制派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