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南:任期内让中国围棋翻身 目前状态退而未休

2013年10月28日06:25  沈阳晚报 微博

  昨天下午,前中国棋院院长、现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出现在了2013沈阳国际软件园杯暨第十一届“昂立信息杯”围棋邀请赛的现场。作为中国围棋界的泰斗级人物,他为选手复盘比赛过程。赛后,王汝南接受了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的专访,谈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谈中国围棋,以及他从中国棋院退休后的生活。

  谈学棋初衷:响应国家号召为国争光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国手,王汝南与围棋打了53年的交道,而王汝南刚开始学棋的时候,中国的围棋界还并不发达。“在那个年代,爱好者也少,水平也低,社会的认知度也小,国家刚刚开始提倡学棋。”

  王汝南是在1960年开始学围棋,那时候安徽省都找不到几个下棋的孩子,“我到合肥的训练班去学棋,当时没见过这个东西,连黑白子都不知道。我以为是去学象棋,但是下围棋的老师正好认识我爸爸,就告诉我别学象棋了,围棋有意思,其实我那个时候连围棋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在培训班学了二十几天,我就到安徽省参加了比赛,获得了第四名。然后在10月份到北京参加全国少年比赛,我拿个第六名,我那么低的水平都拿了第六名,为什么这么说?顺着数我是第六名,倒数我是第三名,那次比赛一共才8个人!”

  据王汝南介绍,他们那一代国手能以围棋为事业,更多的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人人心里都有个为国争光的梦想,围棋是中国的,可中国下棋下不过日本,而且差别很大,我们就想,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而且我们那个年代不讲报酬,没有利益掺杂在里面。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这么过来的。”

  谈个人贡献:中国围棋在我任期内翻身

  从棋手到教练,从副院长到院长,王汝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围棋事业。“我和陈祖德是多年的搭档,我们俩在棋手时期就曾经一起赶超日本,之后在队里兼任教练,在一起工作到了2003年。”

  2003年,王汝南接替陈祖德成为了中国棋院的院长,从2003年夏到2007年初,他在中国棋院院长的岗位上奋斗了三年半,而就是在这期间,中国围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外界都说,中国围棋是在我任上的时候翻了身,2003年我上任,到2005年初常昊[微博]拿了世界冠军,从此以后古力这些人接二连三地拿冠军。实际上我经常说,一个项目的翻身不是一朝一夕的,陈院长在的时候也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运气不太好,搞得他也很不爽。”

  王汝南当上院长之后,韩国围棋空前强大,压得中国围棋喘不过气,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竞争氛围,第一个措施就是把马晓春[微博]提上来,“马晓春在当时有代表性,他天天跟人家讲我一天就训练半小时,所以你把他拉出来当做典型,他还好意思一天训练半小时吗?而且我们陈院长都退休了,我还把他请出来,一个礼拜去给女孩们讲一回棋。”虽然王汝南任期内中国围棋成绩突出,但是也有让他头疼的时候,“你这样想,这些人都是高智商的,你要管理高智商的人,谈何容易啊!”

  谈办赛缘由:业余爱好者缺少比赛平台

  王汝南是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发起人之一,他也见证了晚报杯的成长。提起创办晚报杯的初衷,还有一个小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但是从体育层面来说,大部分地方的体育活动都是体委在做,但是体委的经费有限,只顾得上专业队的训练,顾不上业余比赛。我走到全国各地,大家都说:你看看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挺多,但是一个比赛都没有。我作为一个职业的围棋工作者,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一个切入点,就是晚报的平台,因为这是市民的报纸。”

  1988年,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扬帆起航,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王汝南看着晚报杯从一个孩童长成了风华正茂,“现在晚报杯的影响力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大家关注围棋赛,市民更多参与其中,对围棋普及起到了促进。”如今,晚报杯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王汝南对于晚报杯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赛刚开始举办时,小棋手多一点,那时候要带动孩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需要调整。如果总是小孩子在比赛,并不利于围棋的持续发展和普及。所以我觉得需要适当进行调整,让成年人有更多的机会。”

  谈围棋功能:进校园是为推动素质教育

  晚报杯的比赛,确实给年轻棋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许多从晚报杯中走出去的选手,或走上了职业的道路,或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对于年轻的选手来说,围棋这个东西,要下工夫,工夫要是下不去,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迟早要出问题!现在社会上都讲围棋进校园,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要推动这件事情,但所谓的推动并不是单纯培养几个职业棋手,现在的棋手已经足够了,我们所谓的进校园就是激发一些功能,更重要的功能是素质教育,我们过去讲是教育功能,围棋是培育智力,怡情怡志,通过竞争向上、通过比赛胜负知道一些挫折教育,这些东西不是父母和老师讲大道理能够接受的,反过来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在评价沈阳市的业余围棋水平时,王汝南表示:“沈阳现在的围棋活动搞得比较好,比赛也很丰富,包括这次的比赛,水平也比较高。虽然沈阳现在还没有职业队伍,但是业余活动搞得很多元化了。”

  谈目前状态:我现在的生活叫退而未休

  2007年,王汝南卸下了中国棋院院长一职,但他一直都没闲下来。“我什么职务都不担任,但也离不开围棋。而且我退休的时候,挂着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的名头,恰巧这个主席还是个职业棋手出身,自然更离不开围棋。有时候人家问我退休后的生活,我就很无奈地说,我这种状况叫‘退而未休’,这是我自己用的词,我退是退了,但是真的没有休息。”

  退休之后,王汝南依旧活跃在围棋讲台,传授棋艺,“这本来就是我的一技之长,而且我有职务就有责任在身,真要到身体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想了,你八抬大轿来抬我都不去。”王汝南与围棋打了53年的交道,将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围棋事业,他认为围棋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文化色彩很浓的智力运动,而且,这个运动可能会受到更多文化人的青睐。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周舟 摄影记者 王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