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骅新赛季拿分几无可能 几位华人曾有望成为正选

2012年11月07日14:31  宁波晚报

  F1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迎来了史上第一位中国赛车手。在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班牙HRT车队宣布,25岁的中国上海籍车手马青骅[微博]将作为正选车手,代表该队征战2013年度的F1赛事。

  国际汽联掌门人伯尼曾说,F1需要一名中国人、一名黑人,还有一个女人。汉密尔顿的出现让F1有了黑人,而马青骅则是伯尼口中那个中国人。

  这些人曾有希望成为正选

  全世界只有24名能参加正赛的F1车手,极端稀缺的席位让无数车手为之疯狂。在马青骅之前,有四位中国面孔曾有过希望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要提的是香港首席方程式赛车手李英健,35岁的他曾被称为“港版舒马赫”。2005年4月,李英健和F1米纳迪车队签约,成为试车手,曾经测试过米纳迪F1赛车。

  最为接近目标的则是荷兰籍华裔车手董荷斌[微博],他曾经代表中国队参加过A1大奖赛。2010年,董荷斌加入雷诺车队,成为车队第三车手,却只能为新赛季试车。两年过去了,董荷斌仍然未能获得“转正机会”。

  内地选手中,27岁的程丛夫[微博]是第一个走出国门加盟欧洲方程式车队的车手。2003年他作为迈凯轮F1车队车手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受到迈凯轮的支持。遗憾的是并没有实际进入迈凯轮车队试车和参赛,当时他参加的只是F3比赛。与程丛夫同龄的上海车手江腾一[微博]也一直被大家看好有机会征战F1赛场,可惜车手席位仍然遥不可及。

  据传有海外公司资金支持

  今年3月,马青骅作为HRT车队“青年车手培训计划”的一员参加了培训,并于4月正式加盟HRT车队,随后在英国银石赛道、意大利蒙扎赛道和新加坡参加了F1练习赛。

  事实上早在马青骅宣布参加蒙扎首次练习后,就有媒体曝出他是“付费车手”。当初HRT车队签约马青骅,就是因为获得了一家海外投资公司的支持

  在F1这项由金钱堆砌起来的运动中,卖车手席位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小车队的经济主要来源。从严格意义来说,只有红牛、法拉利、迈凯轮、梅赛德斯和小红牛车队是“绝缘体”,其余车队的车手席位都充斥着金钱的味道。马青骅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雄厚资金支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马青骅不是那块料的话,再多的钱也难以帮助他跻身这个圈子。而且,付费车手的路线,只是一个敲门砖,只要实力好并不妨碍拥有好成绩。

  HRT车队看好马青骅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背后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也是车队、F1和赞助商所共同看好的。

  父母烧钱500万助推车手梦

  1987年12月出生在上海的马青骅,9岁起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卡丁车初级入门训练,从初级方程式到中级方程式,再到F3、GP2、A1等各种级别的赛事,马青骅一步步走得很扎实。

  在成名之前这一段时间由于没有赞助商,花钱就如流水一般。除了赛车的各种费用需要承担之外,其他的花费比如说参赛费、路费都需要自己支出,而且他参加比赛时父亲马强云总是会在他身边陪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据马青骅的母亲透露,在马青骅2005年进入A1之前,他们在儿子身上至少花了500万元,用马青骅父亲的话说,“家底都干了”。

  为了能让儿子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马青骅家人在2003年开起了卡丁车场,“我们对儿子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不像有的孩子,从小父母就要求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环境也很宽松,只要他喜欢,我们就能够全力支持。”

  与成长历程相似的丁俊晖[微博]不同,马青骅的学习成绩很好。成为了职业车手后,他仍旧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学学习,专业是赛车工程,而就读的拉夫堡大学是英国排名前十的大学。

  新赛季拿积分难于上青天

  HRT车队是2010年F1扩军计划下诞生的新军,全名为西斯潘尼F1车队,缩写为“HRT-F1车队”。目前车队的第一车手为西班牙人德拉罗萨,第二车手为印度人卡斯基延。2010年和2011年,HRT车队分别参加F1赛事19站的比赛,均没有获得积分。如果不出太大意外的话,到赛季结束依然会延续积分荒。

  尽管马青骅的经验和驾驶技术还显稚嫩,不过就整体实力而言,他并不在卡斯基扬之下。卡斯基扬也是一位付费车手,本赛季最好成绩是在摩纳哥的第15名,已经有10次完赛记录。

  对马青骅来说,完赛并不是问题,至于拿到积分,应该说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他自己认定的明年目标是:“竭尽所能帮助HRT车队发展和进步。毕竟HRT还是小车队,无论是提升赛车还是车队整体实力,都需要时间。”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