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2013年亚锦赛,仅获第五名的中国男篮陷入低谷,这一史上最差战绩也给中国篮坛带来“强震”。农历马年春节刚过,中国篮协官网发布任命宫鲁鸣为新一届中国男篮主帅的消息,这也意味着中国男篮进入“灾后重建”的阶段。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宫鲁鸣透露了他的“重建”思路。
从长计议,建造中国男篮“宫殿”
当队员时从因身材矮小而被“劝退”,到中国篮坛当时最优秀的后卫;当教练从带领中国男篮首获奥运第八名的历史性突破(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到担任中国女篮主帅时雅典奥运兵败而离职;从在一线时的“风光”到近10年消失在公众视线外的青训工作,宫鲁鸣堪称尝遍“篮球百味”。但在中国男篮陷入最低谷时再次出任主帅,他仍然尝到了新的滋味:远超以往的压力与挑战。
这个“压力”与“挑战”来自于他的长远构想与外界的短期期待可能存在的差距。
在宫鲁鸣的构想中,目前的中国男篮是一个重建“工地”,球员、教练班子和所有关注于它的人都是其中添砖加瓦的一员。宫鲁鸣形象地比喻道:“我们盖的不是‘福利房’,所以不是养闲或沽名钓誉之地;不是‘临时过渡房’,因此也不会刻意为获得某一场赛事的胜利而急功近利;不是跻身小康水平的‘商品房’,仅以重夺亚洲冠军而满足……我希望中国男篮最终建造的是能代表亚洲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地标性建筑’”。
正如“地标”是某个城市或区域的标识,打下明显“宫式烙印”的中国男篮“地标建筑”应是对以往战绩的突破,并成为其未来发展重要标志的“宫殿”。
打牢“地基”,拒绝“豆腐渣工程”
要实现这个目标当然并非一日之功。宫鲁鸣称,中国男篮组建三个月来,甚至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基础、抓细节都将成为日常训练的主旋律。
为实现中国男篮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宫鲁鸣上任之后对新一届国家队进行了力度最大的“换血”,前期参加集训的球员中,90%是“90后”年轻选手。宫鲁鸣说,这批孩子的身体条件都非常好,有活力有激情,领悟力和可塑性也很强,所以必须尽早指出他们的问题,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抓好细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后他们如果打不出来可能有他们自己的问题,但练不出来就是教练的问题。”宫鲁鸣先给自己下了“紧箍咒”。
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新一届中国男篮赴昆明高原集训和成都训练期间,不少前往采访的记者目睹了新男篮的前期操练——高强度且几乎占据一半时间的体能训练、教练班子以身示范甚至手把手教、严格到苛刻的细节要求、队员加班加点完成10000次投篮命中指标……
宫鲁鸣说:“抓基础就是一个打地基的过程,而地基的牢固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建筑物的高度和稳定性。在国家队里,绝对不允许存在‘豆腐渣工程’。”
塑造自身风格为未来发展留下财富
新一届中国男篮自组建之日起,就置身于风口浪尖,比如对高强度训练的质疑、对过于重视体能训练的担忧、对老将归队态度的商榷等等。
虽然无暇过多上网,但各种信息还是通过不同渠道汇聚到宫鲁鸣那里。宫鲁鸣对这些质疑甚至是批评的声音都表示理解和感谢,他说:“能对我们提出意见的,都是关注中国男篮的人,是我们的后盾。另外,无论什么样的意见,其目的都是为了中国男篮的未来发展,大家所处的位置虽然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
但宫鲁鸣认为,和球员朝夕相处的教练班子,最了解自己的队伍。他们会在吸收外界合理建议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这批球员能力和特点的训练计划,力争打造出一支具有自身风格的球队。
但任何一项运动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人才断档,新一届中国男篮“新兵”云集,势必大大延缓其“地标建筑”的“落成”时间。
宫鲁鸣称:“我说的‘地标建筑’并不一定在我这一任上‘建成’,甚至我也无法预料我能在目前的位置上呆多久。从我个人而言,我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在我离任的时候,中国男篮有一个能继续完成‘地标建筑’的良好班底、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教训。”宫鲁鸣露出憧憬的笑容:“如果真有这些,足矣。”(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