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赛季的CBA,有没有新锐渐欲迷人眼的兴奋?
不一定非得是菜鸟,在CBA这口锅里,亮相两三年的还都算新人。也不一定非得坐稳球队的主力位置,CBA球队还是更习惯倚重外援,顶多加上队中的国手级球星。只是因为周期性地,奥运会后大家都敢于花些力气栽培新生代,不经意间便有了宛似井喷的景象。王哲林、李慕豪是最引人注目的,丁彦雨航们则是不动声色前行的,你现在去跟任何一家俱乐部的总经理聊天,他们几乎都会欣慰,自家有几位承载希望的新人。
乐见他们树新人,就怕他们捧新人。
中国篮球需要补充新血,中国篮球相当缺乏新血,这其实是本赛季CBA开打前,根本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有了这样的普遍性共识,才会有新赛季100多位“90后”球员步入CBA舞台,才会看到不少球队宁愿让状态尚好的老将打替补、也要给这些新人腾位置。于是,福建队索性围绕王哲林构筑战术体系,辽宁队用郭艾伦而不是杨鸣打首发,东莞队也是李慕豪的出场顺序排在张凯之前,有强化他们自信心的考虑,更有为了锻炼他们、不惜暂时牺牲成绩的考虑,也就可想而知,他们会吸引多少注意。肯定,包括压力。
压力来自于,会不会有拔苗助长的风险,抑或是稚嫩易夭的风险。“90后”球员大多脱不开这样的特征:自信心不差,差的是基本功。球队慷慨地给予他们大量的出场时间和锻炼机会,某种程度上已经等于是在“捧”他们,差别在于各支球队的情况不同,关乎新人的培养计划必然不同,高尚和王哲林三个月前率队国青队勇夺亚青赛冠军,可现在联赛中的两人,一个几乎提前预订了“新人王”头衔,一个还要为挣得上场时间而努力,高尚若有心,仔细观察几位国手前辈的表现,他未必就没有长进,可是他也知道,那样的收获注定比不得王哲林。
恰恰就是已经闯出一片天地的新人们,他们理应牢牢抓住俱乐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着实该有心理准备,接受来自各个层面的约束和历练。即便是王哲林,如今在CBA赛场上独取“20+10”已成常态,恐怕福建队主帅鲍德温眼里还有一百个不成熟。就现状而言,百舸争流的新人多,能让俱乐部寄予厚望的新人少,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醒,手里攥着一两个宝贝的俱乐部们,千万莫要只把自己当作一座温室。
直截了当说就是,随着成名而来的物质待遇之暴涨,不该成为消磨新人持续努力的障碍;球队最大限度地开发新人既有战斗力的“现实”态度,不该成为影响年轻球员完善自我能力的障碍。
CBA从来都是优质人才的卖方市场,根本做不到像NBA那样,哪怕你是状元也得先签四年的新秀合同。CBA又从来是成绩第一的现实世界,怕就怕连轴转的赛程根本给不了年轻球员且战且学的时间。
但愿,这个赛季结束时,你我津津乐道的是,“打”出了不少新星,而不是“捧”出来。
新浪为《篮球先锋报》独家网络合作伙伴,该报提供所有内容,其他网站和平面媒体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变相传播,违者负法律责任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