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4日体育专电 题:校园足球“升级”的四个难题
新华社记者公兵、岳东兴
开展五年的校园足球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校园明显是教育部门的“地盘”,但校园足球却一直由体育部门主导,教育部门协助!
怪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在过去几年,体育和教育部门对校园足球的态度和热情不一样,前者较为重视,后者虽也付出了努力,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一定高度,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在体制、机制融合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过去五年校园足球的主导者,国家体育总局在资金的投入上从去年开始达到5600万元,但是分到5084所布局学校简直是杯水车薪。资金仅仅是一个方面,校园足球还存在缺乏专业足球老师、体育局的“红头文件”下发后在校园里不好使、学校布局不尽合理、体育和教育有两个注册系统且互为“壁垒”等诸多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校园足球注册人数达191766人、校园足球人口达270万人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园足球依然任重道远!
一个好消息是,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今年年初成为中国足协副主席后,这位颇想为学校体育教育和中国足球干些事的人会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国足协等多部门进行了近半年的调研,而《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有望于近期出台。
据新华社记者了解,这一纲要是现有校园足球的“升级版”,可能出现的一个最大变化将是形成由教育部门主管,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相结合、其他相关部委支持的管理体制,其中教育部门主要抓普及,体育部门主要抓提高。如果这种体制能够形成,将是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革命性的一步,因为这将促进校园足球真正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健康发展,类似体育局“红头文件”无法执行等问题将成为历史。
另据了解,除了体制的调整,纲要拟把“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促进人格发展”作为校园足球的基本要求。以往校园足球虽有类似要求,但鉴于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许多孩子上了十几年体育课没有学会什么体育运动,体质每况愈下,更谈不上人格培养——因此提出要求落实不了已成常态。如今,教育部门主动提出这一要求,意义重大。但中国学校课业负担较重,实施效果还有待检验。
此次纲要由教育部门制定,现在还处于向体育等部门征求意见阶段。目前体育部门对该纲要持积极配合的态度,但也提出了意见反馈,比如职责划分一定要明晰,“体育部门开展师资培训,针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属于协助教育部门,但针对足球教练和裁判的培训则是主导,因为后两部分资源主要掌握在体育部门手中。再有就是体育部门负责提高部分的训练,即校外的业余训练,校内的部分则交给教育部门。”中国足协校园足球主管曾丹说。同时,体育部门认为自己的职责包括:培训、提高部分的训练、竞赛组织和管理、场地规划。
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场地规划”,体育部门认为,“场地建设实际应由发改委负责,因此我们只能做规划和标准,至于场地是否获批不是我们能定的。”在纲要中设计的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中,发改委也纳入其中,但其能发挥多大作用,目前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同样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资金,教育部门主导后校园足球的资金如何解决?体育部门现有的5600万元显然不够。一个比较理想的经费投入机制是以中央财政、各级地方财政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但这一机制的前提是对足球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谈到具体的经费来源,教育部官员举例说,建议将农村、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的场地建设,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
第三个需要解决的是定点学校布局合理化问题。当前的校园足球存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这对于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教育部门应当提出相应的升学政策,如限制性流动(小升初可在市内交流,初中升高中可在省内交流等)。
第四个是大体协、中体协的角色定位问题。这两个组织在中国学校体育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承担了很多办赛功能,但与现行校园足球似有“格格不入”之感。如何在今后的校园足球发展中协调与这两个组织的关系,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也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校园足球体制融合过程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只要教育、体育及相关部门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各级相关机构具有较强的执行力,那么校园足球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完)
文章关键词: 校园足球中国足球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纲要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