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4月16日体育专电题:中乙,怎么活?
新华社记者李铮
无人关注,这应该是中国足球第三级联赛的真实写照。
这个周中,2014赛季中国足协杯第二轮陆续开踢。虽然多支中乙球队获得参赛机会,但踢出的动静,聊胜于无。一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入,却落得无人关注的尴尬。
中乙,怎么活?
曾在中甲混迹了几年的沈阳东进队,2012赛季跌入了中乙深渊。这之后,它好像消失了。
据介绍,从中甲掉级后,沈阳东进队内中甲水平的球员纷纷出走,球队实力遭受重创。由于中乙几乎没有任何关注度,球队每年需要的几百万费用都需要投资人投入。为了节约成本,东进本赛季主场放到了远离市区的一所学校体育场,与球迷的互动几乎为零。
冲入中甲是几支有点实力的中乙球队的共同目标。即便中甲也是赔本赚吆喝,但也比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中乙强得多。
本赛季,中乙联赛南区9支球队,北区8支球队,共有两个冲甲名额。据介绍,一支中乙球队冲甲的投入要在千万元以上,但17中2,这样的投资风险让很多老板拿钱时畏首畏尾。
混,没出路;投,又怕打了水漂——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之下,很多中乙投资人迷茫了。
回顾中国足球低级别联赛历史,曾有几支球队没有追着成绩不放,而是把目标瞄向了人才。他们虽没有大红大紫,但生存方式有诸多启示。
前身是大连铁路的哈尔滨毅腾,虽然今年在中超人见人欺,但过去20年,他们培养的球员却遍布中国足球的每一个角落,程显飞教练的名号在青训界也是响当当的。
借助低级别联赛的平台,大连铁路培养的几批球员都在十七八岁时得到锻炼,最终,单个或者成批走向中超舞台。这其中,人才培养的账,大家都看得见。隐藏其中的经济账,也不是个小数目。
与大连铁路类似,十年前集合了一批20岁左右年轻队员的辽宁青年队也扑腾在中乙联赛,以赛代练的模式为职业联赛输送了一批高质量人才。
换个活法,无人关注的中乙或许能品出点滋味。(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