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园足球突飞猛进 负责人:让梦想在操场上扬帆

2013年06月23日08:59  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文/图

   为什么多年没出国脚的深圳,会有一批土生土长的孩子能在国少打上主力?为什么学生们不识巴巴卡和加瓦农,却对段刘愚和赵世杰这样的学生球员如数家珍?为什么职业赛场门可罗雀,而一场校园足球联赛却能引来全校师生的山呼海啸?

   “因为校园足球的操场上,能让孩子们的梦想扬帆远航。”深圳市校足办竞赛部负责人叶智表示,为了孩子们的梦想,4年来,深圳始终致力于给校园足球的发展搭建良好平台,这也是深圳校园足球在4年来突飞猛进的主因。

   1

   独特的体教结合

   在参加全国U15锦标赛的48支球队中,绝大多数是职业俱乐部梯队或竞技体校的队伍,深圳的孩子则全部来自于校园。“从校园足球开展之初,我们就拒绝功利,市教育局和文体旅游局一把手亲自挂帅校足办,体育教育同时抓。即便是进入市代表队的孩子,首要保证的仍是学习。”叶智透露,包括市少队在内,孩子的训练全部采用走训制,“一般在下午放学后和周末等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时间进行训练,寒暑假会采取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组织比较有天赋的学生集训或到外地比赛。”

   为了保证孩子又能踢球又不耽误课程,教练和老师想了不少招。市足协主席李少辉透露,“今年2月在广西梧州参加全国U15锦标赛时,北方的孩子都放寒假了,而深圳的孩子还有一周课程没结束。为了让孩子不落下课程,我们专门划拨经费,在当地聘请补课老师。由于各个孩子年级和课程进度都不一样,因此需要请来初一初二语数外和自然等各科老师,最终请补课老师的费用大大超过了去赛区比赛的费用。”

   深圳中学的黄赫老师也有着类似的故事:深圳中学多名学生入选市队,参加了今年在英德举行的广东省U15锦标赛,而赛期正好与期末考试重合,于是,黄老师带上各年级各科试卷,以赛地会议室作为考场,亲自监考,“我的监考比学校里更加严格,而且还会拍下照片实时传回学校,让校方监督。”

   罗湖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李少明认为,虽然相比俱乐部梯队和体校的孩子,来自校园的球员在训练时间和强度上有所欠缺,“但由于坚持了学习,在理解能力和自觉性上都更胜一筹,反而在训练上能做到事半功倍。”

   2

   完整的培训链条

   中国孩子的面前,往往是一座座独木桥,要当职业球员,就得提前放弃学业进入体校或梯队,要想上大学,就得放弃兴趣和天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真正做到学习踢球两不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在学习时能够踢球,学踢球时也能学习。

   “相比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我们的培养链条更加完整。”叶智表示,深圳的校园足球男女组各分为小学甲、乙组、初中组和高中组4级联赛,其中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男子高中组联赛,2011年又在全国率先举行女子高中组比赛,“小学组主要是普及和打基础,初中组则是提高阶段,高中联赛则是完成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和高校的衔接。”叶智表示,从小学到高中的联赛体制,让孩子基本做到学习与踢球并进,特别是高中联赛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解除了踢球孩子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能进入高中校队的足球特长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足球水平,他们其中的一部分未来会进入职业俱乐部,另一部分则将进入普通大学或体育院校。”

   “深圳还成立了各年龄段的市代表队。”李少辉表示,“这不仅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比赛机会,也对需要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的孩子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成长环境。”

   3

   尽心的足球伯乐

   虽然理解能力和自觉性更高,成长的链条也更完整,但要让普通学生追上竞技体校的训练水平,必须要在训练内容上多下功夫。

   实验学校初中部的简比学老师,平时对球员们要求非常严格,包括着装、礼仪,事无巨细。简比学认为,“学校首先是个教育单位,不是完全培养职业运动员的,而且足球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不是指单一往职业球员方向培养。”看高水平比赛能够提高孩子对足球的认识,但为了不让孩子们耽误学习,简比学每周都会做出比赛视频剪辑和PPT,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发给学生。“现在的孩子不是喜欢玩IPAD吗?我们就把高水平比赛的重要技术片段剪辑下来,有进球的、传接球的、有局部的,也有整体攻防的。孩子不可能熬夜看球,只有增加我们的工作量。”

   由于校队的足球训练一般在放学后的5点左右开始,约教学赛有很大难度,最近一段时间,深圳中学的黄赫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在深大计算机学院读大四的儿子黄晨,将已经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等待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约到深中,给校队的孩子们当陪练。“虽然比我们的孩子大了近10岁,但我们校队大多是特长生,双方水平差不多。”黄赫表示,与力量和速度都占绝对优势的大学生对抗,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更好的锻炼机会。儿子黄晨也是深中的毕业生,但一直喜爱足球的他却没能进过校队,“因为他不是踢球那块料。”黄赫表示,虽然当年只需要他一句话就能满足儿子的心愿,但却不能让儿子白白占了一个校队名额,“即使到了大四,他的水平也最多当当陪练。”

   罗湖布心小学的张进冬老师,则对日本足球青训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日本人的体质与我们非常接近,他们的足球水平已经处于世界二流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青训培养方面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在辽宁队踢过职业足球的张进冬表示,日本青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系统训练和大量比赛积累,“为此,我会带队员们参加很多邀请赛。五一我们参加了索郎杯的比赛,六一我们参加了南湾杯的比赛,接下来我们又要参加罗湖区校园足球的联赛……”为了使学生文体并重,布心小学采取的方式则是足球教练与班主任充分沟通,“只要有老师投诉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我们会让学生在场边补完作业后再开始跟队训练。”

   4

   社会的广泛助力

   当然,要培养出好的苗子,单靠政府部门的规划和体育老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深圳为数不多的足球专业人才,也积极行动起来,为深圳校园足球的发展推波助澜。

   现深圳红钻[微博]助理教练王宏伟[微博]4年前就与朋友一起组建了专门培养青少年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前国脚陈永强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也在六一节期间开门授课,前女足国脚滕巍[微博]也自办起了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

   对于退役球星创办训练机构,叶智认为具有学校足球难以具备的先天优势,“由职业球员担任教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让孩子成长不走弯路,对于校园足球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对孩子们寒暑假期间的训练提供了专业平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