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迎《黑白足球》连载之七 中国足球要从教练抓起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6:53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名师出高徒。 两句名言都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验证过的,应该可以指导足球的教学实践。 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抓娃娃要从教练抓起。有好老师,再有好学生,才能“教学相长”。<<<点击看专题 抓娃娃已经喊了二十多年,今天应着重叫响:中国足球从教练抓起! 一棵果树,品种再好,没有好的农艺师给它浇水、施肥,给它剪枝,给它预防、清除病虫害,不会结优质、高产的果子。 在足球这块苗圃里,“园艺师”们的技艺显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足球教练都是由运动员直接转行或经过简单培训进入教练队伍,其综合素质远不适应现代足球教学的需要,因为教练和球员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当。大凡优秀的运动员,智商都比较高,基础条件是不错的。只是由于我国运动员很小就接受封闭式的专业训练,文化底子薄、社会经验少,要实现由优秀运动员到优秀教练员的转变缺的东西太多太多,再“充电”的任务太重太重,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长期以来,足球圈基本上是“老中医”式的以师带徒模式,搞理论的不从事足球实践,搞实践的缺少理论的功底。一线教练的足球教学实践,得不到系统的总结和提炼,不利于理论的共享和经验的传承,更不利于突破和创新。如果你注意听老运动员谈他的下一茬运动员,基本上没有说下一茬超过自己那茬的。什么原因?“老中医”式的教学,老“经”能发扬下来就不错,“光大”的事,只能寄希望于偶尔碰上天才。一茬一茬的重复,何时能有质的突破?! 职业化以来,在洋教练的引入和本土教练的培养上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安排。重引进、轻培养,重一线、轻后备。十年联赛,洋教练来的不少,美元投入不少,学到手的东西很少,培养的人才很少。可以说是重蹈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国先进设备的覆辙。 足球从教练抓起,就是要从革除弊端抓起。 1. 完善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实行足球教练员等级资格证书制度。明确不同年龄段的队伍,对教练资格等级的最低要求,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制定《足球教练员资格认证大纲》,对不同等级的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提出科学、系统、严格的要求。资格认证可分理论考试和训练考评、临场指挥考评两部分。资格证书实行有效期制度,定期复审。复审重点考核本人的理论成果和执教业绩。 2. 落实好“请进来”战略。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工作:一个是请的准。引进“洋教头”一定要有针对性。一会刮“南风”,一会来“韩流”,朝三暮四,其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一个是留得下。可要求外教制定书面训练计划,或安排中方教练做好训练日志。做到来一位外教,留一笔财富。再一个是学得来。选择基础好、事业心强的年轻教练担任助理教练,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培养。 3.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不仅要让更多的运动员走出去,还要有一批优秀的教练人才走出去。要有重点的将选派和鼓励个人自费相结合,尽快形成优秀的教练员群体。 4. 大力促进“校俱联合”。体育院校和俱乐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 5. 建立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激励机制。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和一线教练员的收入差距及名誉地位过于悬殊,导致青少年足球教练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形成教练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急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青少年足球教练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抓不好青少年足球教练,就抓不好娃娃,抓不好娃娃,就抓不住中国足球发展的未来。 6. 设立理论成果和技术创新奖励基金。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引导、鼓励教练员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形成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刘广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