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制门将叹根宝基地太苦:拿树枝抽腿体罚 1个字严

2012年11月09日11:05  东方体育日报 微博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晓露

  没有国家队集训或者联赛任务时,也许在某一个下午,你会在衡山宾馆对面的凯文咖啡馆看见他的身影,1.77米的个头,白皙的脸庞,时尚的发型……让你很难想象这位23岁的服务生王俊[微博]是现役国字号门将。在根宝基地球队出征职业赛事伊始,王俊还是首发门将,第一场乙级联赛客场打安徽,王俊竟然跑出禁区后用手接球,被判直接任意球被对方一脚打入,这也是东亚队史上第一个失球……“那时别说我紧张,谁都紧张,毕竟之前之和青少年队或者企业队踢过,热身赛就是踢过一些职业队,那跟真刀真枪的联赛也完全不能比啊!”

  “再大的艰苦也不怕,就是身体吃亏没办法!其实早在进基地的时候预测骨龄,就知道自己长不高,但好不容易进了根宝基地,徐指导也没说让我回去,家里人想想能撑多久撑多久吧……”没有身高优势却能得到教练组挽留,可想而知王俊的“手感”有多好,可是打了几个赛季轮换主力,等球队上了中甲联赛,他的位置还是被身高马大的顾超[微博]接替,毕竟1.77米对于职业联赛的要求实在太低了。

  “撑到了2009赛季后,徐指导找我们商量去徐房踢五人制,当时柏佳骏[微博]也借去了,但他最后还是被基地召回,让我们很羡慕。今年下半年他都打上中超[微博]了,一开始大家也质疑他的身高,最后他还是证明了自己……”2010年,他们正式离队,开始了五人制足球生涯。不过让人高兴的是,根宝基地打下的扎实基础,让两人先后入选了五人制国足。

  “无理要求”都是有用的

  到基地后王俊先后跟过两个教练——少帅王钢和老教练沈志强,王钢是老上海队边路骁将,攻防俱佳,曾执教“02队”,在基地执教“西班牙队”,以严厉著称,“一个球没停好,或者一个动作没到位,他就给你记‘一趟’、‘两趟’,记下干嘛?真的体罚……”累积起来,王钢会在训练后把球员叫到一边,用细细的树枝或者鞋带抽打腿部,罚几“趟”,就抽几下。除了训练要求,违反队纪也严厉惩罚,王俊回忆自己一次午休时和邻床的曹赟定[微博]聊天,王钢正好查房发现,“把我们叫到过道里,一人一根扫帚柄顶着,扫帚柄不重吧?顶上一两个小时你试试,什么叫抬不起头,那次真的感受到了!”

  后来王俊又被分配到沈志强带的“法国队”,“沈指导整天笑呵呵的,但训练起来就凶了,我们都叫他‘笑面虎’。”沈志强原来是上海市少体校主教练,麾下带出过一代代上海籍足球明星,后来还执教了九运会上海队,若没有严格的训练手段,李中华、谢晖[微博]、祁宏他们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沈指导很少动手打球员,但有一次家属来访,他儿子调皮捣蛋被沈志强抓住当众狠狠打了一顿,从此他的队员对他噤若寒蝉:“我们服帖沈指导,他教育儿子比教育我们厉害得多了。”可惜2008年的时候年仅58岁沈志强教练因病英年早逝,包括东亚队在内整个上海足球界在根宝倡议下为他举行了义赛。

  “当时教练的有些手段和观念,让人感觉不可理喻!包括徐指导,今天要你一种踢法,明天另一种踢法,做得不到位还要挨骂……吃过那些苦,等你到了一定的层次,一下子飞跃以后,再想想当时的那些‘无理要求’,原来都是有用的。”

  徐指导问我想不想去当教练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04年王钢把“西班牙队”交棒给法国人可可,基地里居然没有过一个专职守门员教练,还是队务程建华兼的,“程指导没有专业进修过,但是他在‘有线02’的时候就跟着洋教练偷学过,他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理论,可就是一个字‘严’!”后来老门将卞根喜加盟教练组,“当时跟程指导已经觉得很苦,等卞指导一教才知道什么叫真苦,一次卞指导摆了一地的球让我和顾超反复练滚接,当时还在下雨,顾超都练到呕吐……现在回头想想,这么苦我们怎么挺过来的?”

  “12年没有白费,他们成功了,我们也高兴,因为这12年的历程里有我们啊!做门将除了苦练,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事实证明这些年没有白白锻炼!这样辛苦的经验积累了,到哪里都不觉得苦了,生活心态也会好很多。”

  “现在还年轻,专心踢球,将来退役了可能会尝试一些其他工作。”王俊说,自己想在踢球的同时在徐房集团下属的几个行当“多学点东西”,之前退役的几代队友也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也可能学习做教练,本来上次国家队集训的时候,足协出资让我们去进修,但考虑到我太年轻,把机会让给了师兄和教练,我想也不用可惜,时机成熟了我也会去学的,徐指导还问过我想不想回去当教练呢!”王俊露出标志性的阳光笑容:“到处有出路,将来,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小一休” 想回崇明陪妈妈

  从本报了解崇明基地早期情况的球迷,肯定会记得“小一休”,他脚下的娴熟技术曾经让根宝赞不绝口,但是他的身高太悲催,才1.66米,而且技术型的他球风偏软,不像身高和他“脚碰脚”的队友柏佳骏那样凶悍果断,根宝也曾几度给他上场机会,但总是难以让人满意,根宝一度还担心他“命不好”,让他改了名字——刚入队时他叫刘仁柏,现名刘畅,“刘畅,流畅,希望他能顺利一点……”最终他还是离开了基地,改踢五人制。

  “小一休”和郑凯木[微博]一样都是来自湖北黄石,刘畅的母亲从事服装贸易,小本经营,儿子9岁就来了上海,个子又小,母亲遂在次年转战上海,在外租房,这样节假日能和儿子团圆。又过了一年,生意平平的她干脆到根宝基地工作了,这下基地就成了他们的家,和母亲的朝夕相处让队友们羡慕不已。基地里禁止吃零食,附近也根本没有商店,大家就只能拿小卖部里的“老干妈”解馋,一班上海孩子全都成了嗜辣的“重口味”。这样刘畅和郑凯木回家探亲回来时顿成明星,因为他们总能“夹带”一些湖北的辣味美食……生活条件不好,根宝让“小一休”认了个干妈,那是根宝一位在银行任高层的朋友,“除了支付我每个月的学费,给我买些球衣球鞋,放假时还带我回家,干妈自己有个女儿,现在姐姐已经出嫁了,我有空还会跑去看干妈,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而他的母亲,至今还在根宝基地的足球宾馆任职,所以刘畅有个心愿,等将来退役了,回根宝基地去当教练,这样又能母亲朝夕相处。

  “一路走来,身体吃亏”刘畅遗憾地对自己在崇明的球员生涯做了八个字的总结,走上五人制足球道路并不容易,“节奏,套路,我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时间才真正适应,感觉比以前好了很多。”这次特莱士队冲超,“小一休”特地去买了份用9个专版报道的《东方体育日报》,“尤其读到回忆过去的那些细节,还有那些我们小时候的照片,真的,看了蛮感动的……10年都在一起,吃过了那么多苦,现在成功的滋味,不管在还是不在,都懂的!”

分享到:

相关专题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