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人是你得去跟他竞争,并且为此变得更好的,那就是昨天的你!总是保持专注!”
听起来,这非常像是葡萄牙巨星C罗在社交媒体上会用的句子。不过这句话出自43岁才退役的巴西名将泽-罗伯托,他的近照更是令人惊叹。
近日,已经退役两年多的泽-罗伯托因为一张魔鬼身材的照片火了。他的肌肉线条令人惊叹不已,完全看不出来他在2017年底就结束了职业生涯,如今已经45岁了,更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巴西球员。在42岁夺得巴甲冠军的那一年,他甚至还是冠军球队的主力成员。
可以想象,在关于足球运动员身材的话题上,会有媒体将泽-罗伯托和C罗放到一起,称赞这位老将的自律程度和身材水平。这也很正常,提到这个话题,很多人最先想到的确实也是C罗。
的确,C罗的刻苦、自律和敬业精神早就无需多言,也能轻松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佐证材料。最近比较新鲜的故事,是特维斯吐槽自己不管提前几个小时去训练,总能看到C罗在那里。特维斯的点评,又进一步树立了C罗无敌的形象:训练你想比他早到?不可能的,兄弟。
论训练狂魔,C罗当然是足球界的标杆。而如今的报道环境,自然又在相当程度上放大了C罗的这种标杆作用。
C罗是不是整个足坛训练最刻苦的球员?客观来说很可能是,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没法对刻苦程度做一个确切的量度。但要论和“训练刻苦”这个概念的联系,人们印象中关联性最强的几乎肯定是C罗。说到别的球员刻苦或者身材惊人,捎带着提一嘴C罗是常事。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在足以吸引巨大关注的球员们中,C罗是最能体现“训练狂魔”这一概念的,无论从身材、生涯成就还是社交媒体动态而言都是肉眼可见。
在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看来,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而要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变成特殊的符号。如今任何事物似乎都能被“符号化”,人们对它们进行消费是看中其符号价值。在足球界的信息传播中,符号化的倾向也很明显。
再加上疯狂涌入的信息和偏好的推荐机制,符号化的印象还大有加深的可能性。换言之,人们可能会觉得只有C罗的刻苦才叫刻苦,或者说只有看到C罗加练的新闻才会感叹主动加练。
社交媒体的普及,自然也在加深这种印象。C罗非常喜欢晒训练内容,但呈现出来的状态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印象管理”。社交媒体可以反映球员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反映生活的全貌,也不是我今天锻炼了3小时就要到社交媒体上打个卡,告诉所有人我今天练得很开心。
当然,人们对球员的印象本来就在相当程度上来自社交媒体,甚至根据这种印象来判断球员的社交媒体“该发”什么东西。同样是假期加练,有的人会发,有的人不会发,都发的人得到的印象分也不一样。这谈不上对错,只是在说这种传播方式给人留下的印象。
而这种印象,其实也可能让人们在解读C罗的时候出现偏差。比如不谈或者少谈天赋而夸大C罗的努力带来的成果,甚至抛出只要够努力就能成为C罗的论调。对C罗的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将他作为必须达到的努力标杆,对其他球员而言也是很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了,人们看起来“只说”C罗刻苦,一是因为C罗确实惊人地刻苦而且名气够大,二就是放大化的表述方式。你可以怀疑C罗“卖人设”,但不管有没有刻意在造,舆论环境也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既然不会崩塌,那多半就不断强化,有时候正常的训练乃至加班都会被大肆渲染。
那你要问了,笔者撰文吐槽这件事情,标题不还是把泽-罗伯托和C罗扯到了一起?的确,这也是因为C罗和“刻苦训练”的联系度,已经高到足以用“比肩C罗”就可以描述一名球员有多努力或者肌肉线条有多震撼。
我当然能用别的方式来描述泽-罗伯托,这位巴西老将的自律精神也早不是第一次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惊叹了——但谁让这是一个“只有”或者“只说”C罗刻苦的时代呢。这样的描述当然不够合理,对被描述的球员以及C罗而言,也都不全面和不公平。
(新浪体育 华迪维亚 专栏)
新浪国际足球原创专栏:点击进入
作者其他文章:点击进入作者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