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仁川9月20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许基仁
仁川亚运会开幕式上极其罕见地让一位演艺明星而不是体育人点燃火炬,引发热议。韩国体育记者直言不讳地批评此举“伤了体育人的心!”
19日的开幕式“韩流”滚滚。韩国演艺明星在中韩乃至全球都有知名度,组委会借韩星熠熠提升亚运会的吸引力,使日渐式微的亚运会重新赢得民众的青睐,符合亚运会的改革走向,也是自身的一种“文化推销”,倒也无可非议,甚至值得推广。但仁川亚运会毕竟不是釜山电影节,对一些体育元素的展示,对一些体育传统的传承,对一些体育礼仪的敬重,比如由体育人点燃主火炬,恐怕还是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大型运动会要有开幕式?什么才算是好的开幕式?这恐怕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难得出定论。我一向不喜欢对运动会、对开幕式做比较,每个运动会、每个开幕式都是独特的,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底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不仅是那一句直抵体育人心底的“欢迎回家”,也不仅是奥运五环水火交融和波光粼粼的“爱琴海”,更有那“梦中的橄榄树”所承载的那份历史和文化底蕴,有一种对灵魂的触摸。如果说仁川亚运会开幕式可以狂欢一夜,那么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则可以咏唱千古。这就是差别。
开幕式靠什么吸引眼球、打动人心?要靠导演、靠明星、靠金钱、靠科技,其实最核心的要素还是靠创意。1990年世界杯开幕式,一干模特美女薄纱遮身,款款几步,便走出了惊世骇俗和风情万种,至简至美,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创意现在哪里还有?四年后的美国世界杯同样有趣,芝加哥办了一台正宗、官方的开幕式,美国其他城市不服:凭什么让芝加哥办开幕式?于是,不少办赛城市在各自第一场球赛前也举办了简繁不一的开幕式。当时我在达拉斯,那台开幕式不仅有马友友悠扬的大提琴旋律,有惠特尼·休斯顿穿云裂帛的歌声,还有达拉斯小牛(橄榄球)队拉拉队员的劲歌辣舞。现场观赏过得克萨斯美女的劲舞,以后就再无兴趣看其他拉拉队的表演。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1994年广岛亚运会开幕式。那次几乎没有创意、没有明星,靠孩子们的“微型团体操”支撑门面。广场团体操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要整齐划一地变换造型,但那次实在谈不上“整齐”,更没有“划一”,比新华社职工运动会的广播操也整齐不到哪里。目睹过四年前北京亚运会的壮观团体操,自己当时有点失望,但后来得知,日本方面有明确规定,不得以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排练为由,挤占中学生们的任何学习时间。没时间保障,团体操质量自然大打折扣。“孩子成长”第一,“国家荣誉”第二,这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和喜欢与否各人评说。至少我对广岛亚运会开幕式从此多了一份敬意和好感。
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是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仪式感”。国际奥委会[微博]对奥运会开幕式的程序和仪式有明确规定:会旗入场并升起、运动员和裁判宣誓、国家元首宣布开幕、贵宾致辞、入场式、五环展示、点燃主火炬……一个也不能少。其他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也大致如此。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美国人弄一面从纽约世贸大楼废墟中找到的破损星条旗入场,布什总统还有一番动情演讲。国际奥委会以不合程序为由反对此项“创意”,但最终还是未能扛住美国人的强势。此为特例。
之所以要强调运动会开幕式的仪式感,是因为奥运会、亚运会是体育界四年一次的节日。借助这些仪式,旨在向体育致敬,向体育人致敬!在同一面旗帜下,在同一簇圣火旁,体育人欢聚一堂,交流技艺、分享情感、共叙友谊。这些仪式虽然一成不变,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却能激发体育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并引发全世界对体育的敬重!
由一名体育人点燃主火炬,是对全球体育人日复一日顽强拼搏的最好褒奖,也是体育具有巨大感召力的一种象征符号。这与“吸引眼球”、“文体结合”、“体育是一种娱乐”其实并不相干。
我无意冒犯李英爱,也知道得罪其粉丝们“后果很严重”,只是觉得仁川亚运会组委会如果选择朴泰桓、金妍儿这些人气颇高的体育明星来点燃主火炬,从对体育的传承和敬重角度看,效果会更好。
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已沉淀了醇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再把它还原和注解为仅仅是一场狂欢和娱乐,还真对不起那飘扬百年的五环旗。(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