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大满贯夺冠与崇拜奥运无二 让李娜回归到个体

2014年02月08日09:49  工人日报

  刘颖余

  春节前后的体坛一向平淡。今年有些例外,除了越来越近的索契冬奥会,李娜[微博]在澳网[微博]的夺冠也给中国体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吸引媒体和公众注意的不只是李娜在职业迟暮之年拿下的第二个大满贯,更有她在回国后一连串惊人的表现——在澳网赛场内外面对外国球迷的阳光、亲和、幽默、风度翩翩,回国后竟变成了冷漠、“黑脸”、爱理不理,甚至对恩师、领导也是如此。

  无论试图寻找怎样的借口,这都不得不说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它有些冲淡了李娜澳网夺冠给中国公众和整个中国带来的荣耀和喜悦。媒体、公众都希望看到更完美的李娜,就像始终温和、谦逊同时也不乏幽默感的姚明一样。但李娜显然不想成为姚明,她只想顺从自己的内心,就像她的球路一样,毫无保留、大开大合,攻击性极强。所以,她才会对那些满怀热情扑过来献殷勤的人摆出“黑脸”、爱理不理。其实,她一向如此,不只是这次澳网夺冠后,但第二座大满贯放大了这件事情,因此,她的行为才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如果以一个普通的个体来看待李娜,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她只是一个以网球为生的运动员,打完球后只想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但有些过于殷勤的领导和相关人士却破坏了她归心似箭的心情,而碰巧这些人还不是特别讨她喜欢,所以她不开心;她赢球挣奖金光明正大,但来自政府的奖励却容易引起公众的争议(此前已有过一次了),所以送上门的80万元也买不来娜姐的一张笑脸。

  而如果以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来看待李娜,这件事就不只是让人纠结,而且让人失望。公众和媒体之所以对李娜有这样那样的责难,就是因为他们把李娜视为中国体育甚至是中国形象的某种象征,以此标准来要求李娜,李娜当然在公众面前就应该表现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就像以前的姚明一样。

  我想,这种分歧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公众和媒体眼里的李娜不仅是榜样、偶像,而且还是中国体育和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甚至是民族英雄(刘国梁语),但这些显然是李娜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她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靠打球挣钱的职业选手。她不想成为道德模范和完美的圣人,她宁可让人说她不礼貌、不尊敬老师领导,也要服从自己的内心,她的性格和经历(早年丧父、叛逆等)都决定了这一点。

  让李娜回归到个体,不仅更接近现代职业体育真正的本质,也能令“娜姐”更轻松地去享受接下来可能来日无多的职业网球生涯,还可以让大家的心情不必太纠结。我们越是过度解读、过度消费李娜,就越容易失去对于体育比赛应有的平常心。

  过度解读李娜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典型的是借李娜“单飞”成就来影射“举国体制”唯金牌是举的弊端,认为李娜的成功启迪着中国体育改革的践行模式。不错,李娜的确是职业化的受益者,但她“单飞”之前所受的扎实的专业训练都是来自体制内,没有此前的“举国”,后来的“职业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借李娜的成功为“职业化”唱赞歌,不仅牵强,而且幼稚。事实上,职业化不能包治百病,举国体制也并非一无是处。项目特点不同,人才培养和赛事运作方式自然各异,像体操、举重、跳水等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开展职业化就很难,举国体制也许是最适合的。乒羽项目也一直在努力实现职业化,但成效甚微,不是有关部门不够努力,项目特点使然。大力开展职业体育没有问题,但不必去攻击举国体制,二者完全可以相互补充,像李娜就是专业加职业的独特模式培养起来的。

  中国体育对于职业化的热情,日渐高涨,但在可以看见的将来,不会也不必放弃举国体制。人们轻看奥运金牌,讴歌大满贯冠军,看似与时俱进,其实是中国体育渴望得到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尊重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和二三十年前国人对奥运冠军的狂热膜拜没有本质区别,不客气地讲,本质上还是源于弱者心态。

  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体育的回归体育,那或许才是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开始。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本谈未救助中国渔船原因:中方取消请求
  • 体育冬奥开幕两传奇点圣火 故障五环变四环
  • 娱乐张艺谋缴清超生罚款 748万上缴国库
  • 财经今年能买房吗:二三线城或仅20多个健康
  • 科技世界电竞大赛终结:因钱饮鸩止渴
  • 博客实拍北京初雪(组图) 冯小刚和春晚的交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民警帮父母“骗”孩子合理用压岁钱
  • 育儿湖北6岁男童遭婶婶割双耳砍下巴(图)